首页 > 国际机票资讯
  • 城市指南——漯河城市介绍
  • 发布日期:2012/12/13 14:02:52
  • 城市简介: 
      漯河市地处中原腹地,辖郾城、临颍、舞阳三县和源汇区,面积2617平方公里,人口245万,城区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34万,是河南省内陆特区。
      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舞阳县贾湖址,发掘出土了8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和用猛禽骨管制作的七音骨笛。甲骨契刻符号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比素称世界产生文字最早的文明古国埃及的象形文字还早一千多年;骨笛已具备七音节结构,可以吹奏旋律,在世界音乐史上属最早的实物发现。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为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于公元前656年率八国诸侯在召陵会盟联军伐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多国联合作战。
      东汉召陵人许慎,历时二十二年编撰了中国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它集文字、音韵、训诂学之大成,是研究先秦以前文字的阶梯和桥梁;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郾城决战”大破兀术精锐“铁浮图”和“拐子马”,旋又在颖昌(河南临颍)击败金军十二万,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但南宋高宗先后发出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现商桥镇有2道金牌接到处;抗金名将--岳家军先锋官杨再兴在宋金”商桥之战”中率先冲阵,以少胜多,临危不惧,最后马陷淤泥,被金军乱剑射死,尸体火化后留下箭镞二升。岳飞用兵刃刻“杨再兴坟墓”于石上,立于碑前。按将军遗愿,其陵园面北而建。
      漯河文物资源丰富,以贾湖遗址、彼岸寺经幢、小商桥、三绝碑及授禅台、许慎墓为代表的190余处文物古迹,处处博大精深。
      漯河现代建设成就喜人,旅游服务功能完善。漯河是中原绿城,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市区街道绿荫如盖,繁花似锦;沙河天然浴场和滨河游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以生态、休闲为基调的开源森林公园,以科技、绿色、环保为特点的天翼公司种植基地已成为旅游热点。漯河人思想解放、实干创新,纳百川,容四海,产生了“汇集世界高科技,汇集世界新工艺”的双汇集团--双汇人靠经济实力,聚天下之英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产生了探索和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而闻名世界的南街村集团--南街村人以坚持学毛著,用毛泽东思想育人,学雷锋,弘扬“傻子”精神,大唱革命歌曲,坚持外圆内方的治村方略,坚持走集体共富裕的道路,以独特的发展模式,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来观光考察。目前,以城市风光、访古探幽、红色风情、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漯河旅游日趋成熟,以基本形成了“食、宿、行、游、购、娱”一条龙旅游服务体系。
      漯河市为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铁路向西与焦枝线相连,漯阜铁路向东与京沪线相接,三条铁路在漯境内总长度为249.99公里(含复线、专用线),并构成十字交叉,构通了漯河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漯河火车站为全国一级枢纽编组大站。漯河公路交通十分发达,107国道和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有4条省级公路干线与4条县级公路纵横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境内公路总里程(含乡级公路)达1596公里,共设汽车站4座。漯河距离郑州国际机场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地处郑州与武汉之间,是良好的经济枢纽地带。

    漯河出港航班查询预订/漯河特价机票

    漯河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城市详细资料: 
    【区域位置】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带,沙河与澧河在此交汇。地理坐标为北纬33°24′—33°59′,东经113°27′—114°16′,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面积与人口】
      全辖区总面积为261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42.9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13.1平方米,城市绿地覆盖率达到43.9%。辖郾城县,临颍县,舞阳县和源汇区,共有51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1281个村。年末总人口为251.10万人。出生率为10.02‰,自然增长率为4.91‰。

    【历史沿革】
      漯河历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为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名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漯河定居生息。南北朝时,北魏在此筑奇雒城,设南颍川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螺湾河镇;嘉靖二十一年,改“螺”为“漯”;嘉靖三十三年,曾名“螺湾店”,是郾城县11个集镇之一,为重要津渡。清咸丰二年(1852年)修源汇寨。民国初年改称“漯河镇”,俗名“河上街”。1948年置县级市,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1992年被省定为内陆特区,1994年确定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2004年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辖区由原来的郾城、临颍、舞阳、源汇区“三县一区”调整为郾城、源汇、召陵三区和临颍、舞阳二县。  
      史载,南宋绍兴十年,宋抗金于郾城,即著名的“郾城大战”。1904年,平汉铁路部分通车,漯河车站投入运营。1927年,国民政府二次北伐,唐生智部与奉系军阀在漯河、郾城、临颍激战,奉军伤亡万余,溃走许昌。1944年5月5日,漯河被日军侵占。1945年9月20日,日军中将鹰森孝在漯向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刘峙签投降书。1947年12月19日,由陈赓兵团四纵队解放。1948年1月,建立市人民民主政府。1975年8月,境内连降暴雨,沙、澧河决堤,造成重大洪水灾害,乌兰夫率中央慰问团来漯视察。  
      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漯河市升为地级市,原许昌地区所属的偃城、舞阳、临颍3县划归漯河市管辖。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漯河市总人口2262404人; 源汇区 304105 舞阳县 498970 临颍县 632427 郾城县 826902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近年来,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漯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居弱图强,励精图治,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八五”时期,漯河是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30个城市之一;“九五”时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2.1%;2002年,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按综合实力排序,漯河位居第71位;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85亿元,增长14%。产业特色日益明显。漯河是河南省唯一的食品工业基地市、全省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全省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市。全市有6000余家食品工业企业和生产单位,培育出了全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之一南街村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企业澳的利集团,“双汇”、“南街村”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漯河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改革开放比较超前。大多数公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各项配套改革全面推进,有双汇发展和银鸽投资两支股票上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持续增长。现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漯河,美国杜邦公司、日本火腿株式会社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漯河;鲜冻猪肉出口占河南省总量的85%,农产品出口占全省总量的20%。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占据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受到中组部肯定,创办文明学校得到中宣部肯定。漯河荣获了全省“双拥”模范城、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市等称号。  
      2003年7月,漯河有批跨入“中原城市群”行列。市委、市政府以此为契机,审时度势,确立了“在中原城市群众加快经济隆起、建设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前5年实现全面小康”三大目标。2004年12月,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完成,在漯河发展史上又掀起了崭新的一页。漯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高树新目标,实施新创业,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开放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南省调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2004年9月7日 国函[2004]69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漯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豫政[2004]61号):    (1)撤销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
      (2)将原郾城县的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和原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郾城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
      (3)将原郾城县的老窝镇、召陵镇、万金镇、邓襄镇、姬石乡、青年村乡和原源汇区的天桥街街道、翟庄乡、后谢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召陵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
      (4)原郾城县的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划归源汇区管辖,源汇区人民政府驻老街。 调整前,源汇区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35万;郾城县面积943平方千米,人口91万,邮政编码4623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面积人口根据简册2004)。调整后,新成立的郾城区人口为46.5万人,召陵区人口为47.6万人,源汇区调整后人口为31.3万人。  
      2005年12月,漯河市政府批复: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翟庄乡,设立翟庄街道,辖原翟庄乡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中山路与黄河东路交界处;同意撤销孙庄乡,设立沙北街道,辖原孙庄乡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黄河中路。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漯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共有7个街道、27个镇、21个乡。  
      漯河市   面积2617平方千米,人口257万(2003年)。  
      源汇区   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30万人。邮政编码462000。区人民政府驻老街。  
      郾城区   面积413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邮政编码462300。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  
      召陵区   面积405平方千米,人口48万人。邮政编码462300。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  
      舞阳县   面积776平方千米,人口61万人。邮政编码462400。县人民政府驻舞泉镇。  
      临颍县   面积821平方千米,人口71万人。邮政编码4626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气候与河流】
      漯河市属暖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4.7℃。日照时数为2181小时。年降水量为786毫米。境内有大小河流81条流径,均属淮河水系,主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沙河自发源地——鲁山县伏牛山脉石人山下,东流经宝丰、平顶山,叶县至舞阳县章化乡河湾村入境,在漯河市区小宋庄村东澧河汇入,流至郾城县老窝乡大路李村出境,又东流经商水,周口,项城、沈丘,至安徽上沫河入淮河。全长106.6公里,流域面积19117平方公里。澧河发源于方城县四里店以北柳村沟。经叶县、至舞阳上澧河店入境,在市区于沙河交汇。境内长67公里。颍河从发源地登封县少室山、至临颍县,经郾城东流,境内长45公里。

    【自然资源】
      漯河市自然资源主要有土地、岩盐及河沙。据统计, 全市实有耕地166千公顷,林地5083公顷,水域16.64千公顷,未利用土地2307公顷。漯河土壤共有砂质、壤质和胶质三种类型,以壤质土壤为主,肥力水平较高。漯河市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年均天然径流量为3.7亿立方米,沙、澧河等过境水径流量为27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年均总补给为5.2亿立方米, 可开采量为3.7亿立方米,单井涌水量每小时超过60吨。中深层地下水日开采量可达2.5万吨。岩盐主要分布于舞阳县的孟寨和姜店两个乡,面积为80平方公里,储量约400亿吨,盐的品位为98.53% ,达到国家食用标准。河沙资源主要产于沙河、澧河,沙质纯净,大小均匀,配级合理,年开采量为200万立方米,是理想的建筑材料。

    【 旅游资源】
      漯河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保护较好。东汉文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墓、纪念馆,修葺一新;建于北宋的《 彼岸寺经幢》,又称“龙塔古篆”,造形优美,挺拔壮观;著名的具体记载三国魏黄年间,魏公卿将军劝进及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历史经过的,“公卿将军上尊号奏”与“受禅表”两通石碑,由著名的文学家王朗撰文,书法家梁鹄书写,书法家钟繇镌刻,因撰文、书法、镌刻俱绝世称“三绝碑”;曹丕称帝的灵坛“受禅台”;还有北舞渡山陕会馆彩牌楼遗址、贾湖古文化遗址、天下第一桥――-小商桥、抗金名将杨再兴的陵园、西游记宫、善恶宫、科幻官、沙河橡皮大坝水上游览区等数十处人文景观。辟有小商桥旅游度假区、双龙度假区。1997年接待国外游客1113人次。旅游收入达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