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机票资讯
  • 城市指南——茂名城市介绍
  • 发布日期:2012/12/13 15:42:31
  • 城市简介 
      茂名市位于南中国海之滨,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北靠祖国大西南。据史载,茂名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隋朝时设置茂名县。1959年设立茂名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茂南区和电白县及茂港区,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茂名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 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668.12万人。茂名“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在1996年“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茂名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2000年,江总书记在茂名高州出席县级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会,期间亲手植下“中华红”荔枝树,使茂名荔枝更是名扬天下。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茂名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2家;旅行社1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旅游景点17个,其中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旅游购物商场3家;大小出租车1000多辆,全行业从业人员20000多人,旅游接待体系初步形成,可满足游客“行、住、吃、游、购、娱”等方面的需要。近几年来,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是我市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点之一。2003年全市旅游收入达23.87亿元,占GDP 的3.63%。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刺激了消费,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关心和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旅游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茂名出港航班查询预订/茂名特价机票

    茂名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城市详细资料: 
      茂名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全市陆地总面积11459平方公里。1958年设立茂名市,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茂南区、茂港区及电白县,并代管高州市、化州市和信宜市,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668.12万人。
      茂名是全国目前最大的炼油工业基地,被誉为“南方油城”。茂名石油化工工业基础雄厚,以开采油母页岩和炼制石油知名,为“南国油都”,拥有华南最大的现代化炼油设备,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茂名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高岭土、稀土、油页岩、花岗岩均有开采价值。
      “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荔枝、香蕉、龙眼等“岭南佳果”驰名中外,在1996年“中华之最”评选活动中,茂名市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2000年,江总书记在茂名高州出席县级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会,期间亲手植下“中华红”荔枝树,使茂名荔枝更是名扬天下。
      电白是省渔业、盐业重点基地,海参、龙虾、鲜蚝等享誉省内外
      1994年,茂名已进入全国55个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城市行列,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现价)427.49亿元。
      茂名市是我省人口较多的地级市,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排第3位;也是全省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级市,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水果总产量、油料作物总产量、猪肉总产值在全省地级市中均排第一位。
      茂名市南部临海,迂回的海岸线长220公里,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水东港是我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现已建成多个万吨级成品油码头和杂货、集装箱码头,拥有全国最大的25万吨级单点系泊原油接卸系统,年吞吐能力达到1450万吨。博贺港是全省三大渔港之一,盛产龙虾、对虾、海参、鲈鱼、膏蟹等,全市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
      三茂铁路横贯全市,东接京广、广九线,西连黎湛线,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网络已形成,交通便利。全市“八五”期间共取得科研攻关成果686项,实施“星火计划”120项,实施市科技三项经费计划项目554项,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3个,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1995年为36.15%;教育事业发展较快,1995年全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稳步推进;全市有茂名学院(本科)、茂名职业技术学院、高州师范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学校,正在为茂名培养大批经济建设人才。
      茂名市的手工艺业较发达,玉雕、角雕、贝雕等工艺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闻名遐迩。

    历史溯源:
      本市秦属南海郡地。汉属全浦高凉县。三国至晋朝,先属高兴郡,后属高凉郡。南朝属高凉郡。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在高凉郡治兼置高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于高州境内另置茂名县,属高凉郡。此乃茂建制之始。唐贞观八年(公元643年)茂名县为潘州治。从此,茂名属潘州三百余年。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高州移治电白县(今高州县长坡镇旧城村)。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废潘州,茂名县属高州,州治仍为电白县。元大德八年(1304年)高州移治茂名县(今高州镇),辖茂名、信宜、电白三县。
      今信宜县境,汉属苍梧郡。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属晋康郡端溪县。梁时属梁德郡及梁德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梁德县为怀德县,属泷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信义县,属志扶州。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废怀德、潭莪、特亮三县并归信义县,属窦州,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避太宗赵光义讳改信义县为信宜县,仍属窦州。宋熙宁四年(1071年)改属高州。
      今电白县境,汉属合浦郡高凉县,南朝宋无嘉十六年(公元439年)置宁化县为海昌郡治。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海昌郡置连江县为保宁县。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保宁县并入电白县,属高州。
      今化州县境,汉属合浦郡。晋属高兴郡。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始置罗州县,属高凉郡。齐属高郡。梁时废罗州县改为罗州石龙郡,并置石龙县为州郡治。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石龙县改高凉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罗州石龙县,后曾称南扶州、辩州、勋州。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改为化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化州改为化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化州路改为化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化县(洪武十四年复称化州县),属高州府。
      至此,本市全境统属高州府。清朝建制不变。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高州府后,信宜、高州、电白、化县(原化州县)先后同属高雷道、高州善后处、南路行政公暑、第七行政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年后,先属广东省南路行署,后属高雷专区。1953年属粤西行署。1957年后属湛江专区(地区)。1958年划出原茂名县南部火箭和卫星二公社筹建茂名市,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市(广东省辖市)。原茂名县改为高州县,化县改为化州县,与信宜县、电白县同属湛江地区。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辖信宜、高州、电白、化州四县。1984年市区改置茂南区(县级)。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茂名市(含郊区)用电白县、化州县先后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享受中央和省规定的优惠政策。
      茂名市作为广东省西翼的一部分,要围绕“大港口、大工业、大城市、大发展”的发展的战略,把茂名建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优化经济结构,在巩固农业基础的同时,着力发展和提高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邮电、城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把茂名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审核原则和标准》,2006年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了第三批通过审核的山西、湖南、广东、海南、四川等11个省(市、区)的167家省级开发区,其中包括了我市的茂名石化工业区、茂南城郊经济开发试验区、高州金山经济开发试验区、鉴江经济开发试验区四家开发区。目前,我市仍有信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及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尚未通过审核,2006年2月完成有关手续后有望公告于第四批通过审核的省级开发区之列。国家发展改革委此次提出了对各开发区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突出产业特色,集约使用土地,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真正把开发区办成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体制改革的先导区和循环经济的示范区等要求。
      根子荔枝文化旅游区毗邻茂名和高州市区。距全国著名风景旅游区水东虎头山和“中国第一滩”47公里;距茂名火车站25公里,湛江飞机场102公里。广湛高速公路的开通、茂名机场的建设和高州至阳春,高州至玉林省道的拓宽及洛(洛阳)湛(湛江)铁路将在高州穿境而过,可大大地加强高州与广州和珠江三免洲地区的联系,高州至广州不外乎数个小的车程,作为茂名旅游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州荔枝文化旅游区秀丽的田园风光,自然风光,全国著名的荔枝生产基地风貌和独特的俚人风情将吸引众多的游客。
      荔枝是旅游区的最大特色,根子荔枝生产以历史最久、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品种最优、成熟最早而驰名中外,是国家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和“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有“中国荔枝第一镇”的美称。自唐朝以来,根子荔枝成为历朝贡品。位于镇内柏桥管区的贡园,是茂名现存最古老的荔园。
      根子荔枝于公历5月下旬开始上市,成熟期比国内的增城、从化等其他荔枝产区早30天左右,而且品种比较齐全。优稀品种白糖罂荔枝,被评为“广东省早熟优质荔枝第一名”,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到1999年,全镇荔枝总种植面积7万亩。二月荔花漫山遍野,粉妆玉砌,驻足于花径之间,踏春、赏花、尝蜜,迷人之春光扑怀而来:五月、六月蝉呜荔熟,这时,漫步荔乡,一边看似海红荔,一边品尝荔枝,使人十分惬意。

    市名之由来
      茂名市名起源于人名,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名。
      据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西晋末,永嘉年间(307-313年),今高州地内有个潘茂名的人,他入山遇着道士下棋。道士欣赏他的对答和相貌,教他予黄精不死的丹方。他便在东山采药炼丹,而后升仙于西山(观山)之上。解放前,高州城文明门外冼太庙门前尚有他用的石船及其丹灶古迹,今该庙内还有一块生长着少许苔藓的石船破石存在,作为传说中的潘仙遗迹的历史见证(又一说是冼夫人遗物)。
      后人为了纪念潘茂名为民灭病除害和用石船救水灾居民的历史功绩,就把他住过的山叫做潘山,把他炼丹所在地叫潘仙坡,把潘仙坡附近一带地方称作茂名。传说镇南大将军冯游后来来到两山间筑城,取潘道士的名字,建了潘州的茂名县。有些史书记载:隋始置茂名县。其实东晋就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复置,“隋唐因之”。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潘州为高州,茂名改属高州。明清的茂名县,仍为高州府治。中华民国期间,废高州府,茂名县先后属高雷绥靖处督办、南路行署第七专区所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茂名县先后属南路、高雷、粤西、湛江专区(行政区)所辖。
      1954年开始,中央有关部门派来地质勘测队,在茂名县南部和电白县西部一带进行勘探,并成立了勘探石油工区。1955年,国家批准了在茂名县南部一带开采石油。1958年,成立了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并将茂名县南部的金塘、公馆,袂花、镇盛、鳌头等地区总共418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出,正式以“茂名”的名字建立了茂名市,将原来的茂名县改称高州县。
      茂名市初建时,因未定市名,而暂叫茂名工矿区。当时成立的一些属于市筹建处的直属单位,叫茂名工矿区城建局、茂名工矿区财政局等等。这个市叫什么名称,省委要市筹建处提出意见上报。有人建议,就叫“茂名市”。“茂名”是茂名县的县名,觉得夺去县名不妥,再加上“茂名”是纪念传说中的仙人潘茂名的,有封建色彩。又有人建议叫“公馆市”而公馆又带有庄园气味。还有人建议叫“金塘市”,又嫌其未能概括几个矿区的特点。最后有的领导提出从金塘、羊角、石鼓、低山几个矿区的名称串成一个市名,从“金塘”中取“金”、从“羊角”中取“羊”,以同音取“阳”,叫“金阳市”,意思是在金色的太阳照耀下,创建美丽的城市(后来有条马路叫金阳大道,有的商店叫金阳商店,缘由就是从这里来的)。茂名工矿区城市筹建处对这四个市名都分别陈述理由,以正式文件向省委推荐,由省委作决定。省委考虑茂名工矿区在世界上都出了名,再改用别的名称,容易引起错觉,为了连贯性起见,决定叫“茂名市”,将茂名县改为高州县,报国务院批准,1958年8月26日将茂名工矿区正式定名为茂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