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
旅游景点:美丽的科尔沁风光.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珠日河草原旅游区.开鲁白塔.吉祥密乘大乐林寺.麦新烈士墓.阿古拉风景旅游区.福缘寺.古榆园.怪山旅游区.皇太极湖旅游区.辉特淖尔草原旅游区.吉祥密乘大乐林寺.金门山旅游区.静湖度假村.麦新纪念馆.莫力庙水库沙湖旅游区.清代奈曼王府.僧格林沁博物馆.舍力虎旅游度假村.塔敏查干沙漠旅游区.“人间仙境”特金罕山.科尔沁博物馆.吐尔基山水库景区.兴源寺.誉泉沟旅游区.扎鲁特山地草原旅游区. |
通辽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通辽城市机场:通辽机场
城市详细资料: |
▲ 地理位置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之间,总面积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长约418公里,东西宽约37.... ▲ 地形地貌 通辽市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余脉,面积1934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5%,海拔高度.... ▲ 气候特征 通辽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大部分地区无霜期为90至150天。年降雨量350-450毫米。风能丰富.... ▲ 行政区划 通辽市的前身为哲里木盟,始建于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政府,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 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全市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 ▲ 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9.10万人。年出生人口3.39万人,出生率为10.96‰,年死亡人口1.75万人,死亡率为5.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9‰,比上年低0.6个千分点,城镇人口102.81万人,占33.3%,乡村人口206.29万人,占66.7%。按户籍人口分组,农业人口199.71万人,非农业人口112.80万人;蒙古族人口143.90万人,占46.0%;男性人口159.24万人,女性人口153.2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4:1。 ▲ 历史沿革 通辽市地处祖国北疆,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五千多年前,科尔沁草原就已经开始有人类生息。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居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时,燕国在如今的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现在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如今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中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 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朝统一蒙古高原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16世纪末,努尔哈赤称帝,改国号为“大金”,通辽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 伪满洲国时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 解放战争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别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市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人物传记 ▲ 孝庄文皇后 十七世纪初,明王朝衰落,东北女真族崛起。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建立后金国。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北.... ▲ 孝端文皇后 清太宗孝端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名哲哲,系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斯女儿,生于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薨于1649年(顺治六年),享年51岁。 .... ▲ 苏麻喇姑 康熙皇帝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是当政时间最久的一位皇帝,也是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康熙皇帝的一生,文治武功,雄才大略,开创了彪炳史册的“康乾盛.... ▲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六月五日出生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日格苏木百兴图嘎查普通台吉家庭,蒙古族。幼年,僧格林沁因家境贫寒,曾随父亲布和德力格尔为富人放牧。12岁时被送到昌图老城文昌.... ▲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1892年-1931年4月5日)姓莫勒特图,本名那达木德,又名业喜,汉名孟青山,蒙古族,内蒙古哲里木盟(今通辽市)达尔罕旗(今科尔沁左翼中旗)塔木扎兰屯人。“嘎达”(同东北话“老嘎达”).... ▲ 阿思根 阿思根,又名阿拉坦仓、李友桐。蒙古族。1908年出生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 &nb.... ▲ 哈丰阿 哈丰阿,又名滕续文,蒙古族。1908年生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 1929年就读于沈阳东北蒙旗师范学校。1932年加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在伪政权开展地下工作。先后在伪满兴安西省、兴安局、伪满国.... ▲ 麦新 麦新,原名孙默心、孙培元、铁克等,1914年12月5日出生于上海市。从1920年开始先后在上海市自励公学、钢山小学、南离公学和格治公学读书。1926年考.... ▲ 吕明仁 吕明仁(1916—1947),原名吕其惠,1916年出生于奉天省庄河县(今辽宁省长海县)大王家岛一个渔民家庭。曾任通鲁(通辽、开鲁)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哲里木盟地委书记兼哲里木.... ▲ 徐永清 徐永清(1910—1945),原名傅林兆,1910年出生在奉天省(今辽宁省)岫岩县小干沟上粉房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6月,傅林兆于岫岩师范学校毕业后,.... ▲ 施介 施介(1909—1947),1909年出生在云南省洱源县凤羽区凤翔镇,字介庵,白族。父母早逝,他被一贫如洗的三婶收养。6岁时,施介入私塾,后又读小学、初.... ▲ 琶杰 琶杰(1902—1962),蒙古族,是著名的民间艺术家。1902年出生于扎鲁特旗毛道苏木一个贫苦牧民家庭。 琶杰7.... ▲ 毛依罕 毛依罕(1906—1979),1906年出生于扎鲁特旗乌力吉木仁苏木一个贫苦蒙古 族牧民家庭。 &nbs.... ▲ 齐?宝力高 一头狮子一样浓密黑发,一双看似与常人一样的手,然而那气势磅礴的《万马奔 腾》马头琴乐曲,就是从这双手的指缝中流出。这位就是从科尔沁草原走出的著.... ▲ 自然资源 通辽市森林面积125万公倾,林木总蓄积量1745万立方米。林木树种有46科、80属、220种。 通辽市野生动物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鹳、鸨、梅花鹿、紫貂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蓑羽鹤、鸳鸯、天鹅、猞猁、马鹿、黄羊等近30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清沟还有环颈雉、斑翘山鹑、野兔、狐狸、斑鸠。一般经济动物,遍布全市各地。鸟类有18目,49科,212种。野生植物麻黄、甘草、山杏、沙棘等资源品种独特,质地优良。 通辽市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矿藏41种,矿床和矿点190多处。全市煤炭保有量121亿吨;石油远景储量为8亿吨左右;铁、锌、钨、铜等金属矿藏10多处,矿点30多个,为世人瞩目的"801"矿富含铌、钽、铍、锆等稀有金属和重稀土,总储量680万吨;天然硅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被称为"冶炼之宝"的石墨储量也很可观,功能神奇的中华麦饭石蜚声海内外。 通辽市土质肥沃、水草丰美。既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被誉为"黄牛之乡"。现有耕地面积91.4万公倾、盛产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及小杂粮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亿公斤以上。境内草原面积327.4万亩,牲畜存栏头数达到712.5万头只,特别是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科尔沁细毛羊、科尔沁马等畜种享誉国内外。 ▲ 经济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3.03亿元,同比增长23.2%,人均GDP达到13354元,同比增长2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4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59.89亿元,增长33.4%;第三产业增加值156.65亿元,增长18.4%。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3.4:38.7:37.9,产业比重进一步优化。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状况明显改善。全市财政总收入实际完成38.00亿元,同比增长44.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4.35亿元,同比增长43.9%,人均财政收入1229元,比上年增加了378元。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了1.4%,其中城市上升0.8%,农村牧区上升2.1%。分项目来看,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讯、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衣着等类别价格水平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2.9%、2.4%、1.1%、0.2%、0.4%、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等类别价格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3%。 ▲ 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由于加快退耕还林还草,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03.1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49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1.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63万公顷,增长7.0%。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1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81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77.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6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85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蔬菜播种面积6.8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4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粮食产量较上年增加,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产量429.24万吨(85.85亿斤),比上年增产17.24万吨(3.45亿斤),增长4.2%。其中:玉米359.75万吨(71.95亿斤);水稻18.60万吨(3.72亿斤);小麦8.09万吨(1.62亿斤)。 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甜菜产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油料产量10.66万吨,比上年增产0.36万吨;甜菜产量2.96万吨,较上年增产0.66万吨。 蔬菜生产品种进一步优化,新特、精细品种增加,单产效益明显提高。蔬菜总产量273.69万吨,比去年增长18.9%,其中叶菜类产量115.24万吨。特种作物生产进一步发展,鲜切花产量2.5万吨,盆栽观赏植物产量12.5万吨,药材产量1.16万吨。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牧业年度牲畜实有头数1300.4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70.59万头(只)。年末全市家畜实有头数1036.91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62.31万头(只),增长18.6%,其中大小牲畜755.19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11.09万头(只),增长17.2%;猪281.72万头,增加51.22万头,增长22.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1.58万吨,比上年增长42.2%,其中:猪肉31.79万吨,比上年增长68.2%;牛肉11.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羊肉6.44万吨,比上年增长61.0%。 ▲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3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17.30亿元,增长34.5%。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47.77亿元,增长28.2%。分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增加值17.82亿元,增长9.2%;集体企业增加值2.76亿元,增长91.2%;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5.02亿元,减少49.0%;股份制企业68.49亿元,增长50.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12.84亿元,增长27.0%。分轻重工业来看,全年轻工业增加值53.05亿元,增长43.0%;重工业增加值64.25亿元,增长27.6%。 企业产品销售率97.54%,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5.06达到,比上年提高43.80点;实现利润34.24亿元,比上年增 ▲ 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我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使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0亿元,同比增长23.9%。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78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16.08亿元,占43.3%。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6.93亿元,同比增长9.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67.40亿元,同比增长47.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66.03亿元,同比增长48.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93.45亿元,同比增长7.5%。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改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9.67亿元;制造业完成投资87.19亿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60.7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8.42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7.62亿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0.60亿元;教育业完成投资3.29亿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7.24亿元。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采1244万吨/年;铅锌采矿13万吨/年;铁矿开采20万吨/年;城市道路扩建长度39公里;新增高等院校建筑面积83137平方米,学生席位14444个;新建公路8.5公里,改建公路448.03公里,新建客、货运站6000平方米。 ▲ 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3.09亿元,同比增长20.5%。 全年铁路实现货运周转量394.3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7.69亿吨公里,增长10.6%;客运周转量35.6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4.02亿人公里,增长12.7%;公路货运周转量3089.80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834.80百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455.46百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69.46百万人公里。民航旅客发运量28867人,发运行李、货物和邮政112.7吨;旅客周转量2188万人公里,货物、邮政和行李周转量9.4万吨公里;总运输线路长度达1736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0亿元。全市有邮政机构154个,邮路总长度3998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4016公里。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5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8.5万户。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固定电话89部,移动电话150部;百户农牧居民拥有固定电话54部,移动电话67部。 ▲ 国内贸易 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2.66亿元,增长17.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8.97亿元和29.34亿元,增速达15.4%和1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90.83亿元,增长17.0%;住宿和餐饮业15.86亿元,增长20.7%;其它行业4.27亿元,同比下降0.4%。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继续改善。全年商品销售总额181.92亿元,其中:批发企业93.80亿元,零售企业88.12亿元。 ▲ 对外经济 2006年全市对外贸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821万美元,同比下降7.6%。其中进口总额2569万美元,同比增长56.1%;出口总额4252万美元,同比下降25.9%。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1683万美元,同比下降58.9%。日本、欧盟、东南亚、韩国是我市的主要出口市场,民营企业出口占据主导地位,出口额达2601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1.2%,领跑全市对外贸易。 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小幅攀升,全年出口3370万美元,同比增长0.4%;加工贸易出口882万美元,同比下降62.9%。 从出口商品种类来看,2006年全市出口商品共14大类46个品种,全市农畜产品出口额2182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50.8%。工业品出口821万美元,同比增长4.3倍。我市特色产品如辣椒干、医药原料出口分别为69万美元和189万美元,增长20.1%和56.2%,发展势头较好。 利用外资形势继续看好,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3620万美元,同比增长42.5%。 ▲ 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3.73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0.63亿元,增长9.2%。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8.50亿元,增长21.5%。其中短期贷款157.68亿元,同比增长12.9%;中长期贷款98.23亿元,同比增长37.8%。 保险业收入减少,全年保费收入32915万元,比上年下降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907万元,同比增长0.6%;寿险保费收入23008万元,同比下降10.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60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5792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2810万元。 ▲ 文化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8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通广播的乡123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79%,比上年增加0.36个百分点,县、乡电视台81座,通电视的乡123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32%,比上年增加个0.36百分点。 2006年我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学生辍学率明显下降。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15720人,招生3683人;普通高中招生21451人,在校生63818人;初中招生45939人,在校生135597人;普通小学826所,专任教师18621人,招生36999人,在校生21806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67人,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42名;幼儿园22所,幼儿教育班1317个,在园(班)幼儿28990人。学龄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改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53%,比上年度提高0.53个百分点,辍学率为0.15%,比上年度下降0.7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1.95%,比上年度下降3.29个百分点,辍学率为2.07%,比上年度下降个2.6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诊所)242个,在全市卫生机构中,医院38个;卫生院15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0个。医疗床位5527张,医院、卫生院床位5166张,占93.5%。卫生技术人员8636人,其中执业医师3819人,占44.2%,注册护士1926人,占22.3%。 ▲ 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职工共有241人,环保机构23个。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92人。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4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生态示范区3个,其中国家级3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达标区面积9.1平方公里,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环境法制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随着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达到13908元,比上年增加2228元,增长19.1%,其中:国有单位人均13995元;集体单位人均12376元;其他单位人均13861元。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82元,比上年增长11.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52元,增长1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794元,增长14.4%;人均消费支出2212元,增长10.0%。 ▲ 旅游 2006年我市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91.1万人次,同比增长22.9%,其中海外旅游者8829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业总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74.2万美元,同比增长30%。 旅游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引资金额16280万元,其中引进国外无偿捐助185万元,国外直接投资2000万元,外地客商投资12000万元,本地及民间投资2095万元。 旅游产品开发态势良好,已经形成以原始草原、沙漠风光、民族风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骨架的旅游格局,重点推出了四条旅游精品线,一是大青沟—珠日河—扎、霍草原;二是孝庄故里生态旅游区—大乐林寺—莫力庙—古榆园—清王府;三是努古斯台—阿古拉—博王府—大青沟—兴源寺、福缘寺—塔敏查干;四是阿古拉—珠日河、鲜光民俗村—莫力庙—羊场农家乐、牧家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