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
太原名胜:晋祠.龙山石窟.罗贯中故里.天龙山风景名胜区.开化寺连理塔.童子寺燃灯塔.卦山.崛围山风景区.多福寺.大佛寺.窦大夫祠. |
太原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太原城市机场:太原武宿国际机场
城市详细资料: |
简介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毫不逊色。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 地理 太原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黄河的重要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全市,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作屏障,坐落在两山间的河谷平原上。 气候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6.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资源 太原矿藏堪称丰富,主要有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和煤、硫磺、石膏、钒、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属矿。在矿物资源中以煤蕴藏最丰,铁矿次之,石膏居三。山西以盛产煤而有“煤海”之称。太原处在“煤海”中部,地质上称太原的煤藏为“太原系煤”,储量居全省第七位,是山西煤炭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太原系煤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种齐全,焦煤、肥煤、瘦煤、贫煤、气煤、无烟煤应有尽有。铁矿储量较为丰富,分布亦较广,主要类型为沉积变质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沉积型,锰铁矿储量较少。非金属矿中石膏矿是太原第三矿产,石膏以其质地优良驰名全国。 太原植物区系含有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和菌类,具有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起源古老、单种属植物较多等特点。许多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用途,为太原市的科学研究、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 据1987年普查,太原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纲16目、37科、1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四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7种、中日保护候鸟80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种;哺乳纲6目、17科、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兽类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5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兽类3种;爬行纲动物3目、4科、8种;两栖纲1目、2科、5种;鱼纲2目、4科、21种;甲壳纲动物1目、2科、2种;昆虫纲13目、70科、177种;蛛形纲2目、3科、10种。 历史 大夏、夏墟、大卤、太原、晋、晋阳,在远古太原的这六个名字中,有的流传至今,有的沉入了历史的谷底。 太原形胜在晋祠,太原灵脉在晋祠。“叔虞百里,居之河汾。帝刻桐叶,天书掌文。礼以成德,乐以歌薰。天子无戏,唐有其君。”这是南北朝时期流落北国的大诗人庾信写的一首《成王刻桐叶赞》。诗中描述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叔虞传位于其子燮父,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由来。 因为在上古时代,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国,隋末起兵于太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夺得天下以后,把新兴的国家命名为“大唐”,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直到今天旅居海外的华人,都以唐人后裔为荣,甚至把大片华人聚集地命名为“唐人街”。追本溯源,唐文化的发祥地就在山西太原。 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太原故国、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故里……“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只要来过太原的人,都会深深地陶醉在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中。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前的母氏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汉代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唐代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焚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彻底破坏。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崛起,嘉佑四年,设太原府治。金、元时代,太原城饱经战乱。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扩建太原城,为九边重镇之一。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 称谓由来 原,指宽广平坦的地形,若平原、高原、草原、沙原、苔原者然。我国最早诠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说:“广平曰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毛泽东《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皆“原”之妙用。太,古通“大”,如太宰亦作“大宰”,太子亦作“大子”;大、太也有差异,太者大加一点,犹言比大还大,表示大之不尽,或谓很大、极大。我国最早记载“太原”的文献,首推《尚书·禹贡篇》和《毛诗·小雅·六月》。前者是为“既载壶口,治滩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后者则为“薄伐严狁,至于太原”。前者所谓壶口,即迄今闻名于世的吉县西黄河壶口瀑布,梁、岐是吕梁山于不同地段的不同称谓,岳阳为太岳之阳(南),都说的是当今晋南,显然指的汾河下游广袤平川地区。后者据顾亭林《日知录·太原》条,则在今甘肃平凉为中心的泾水上游平川地带。《禹贡》太原也罢,《六月》太原也罢,显然都已超逾当初《尔雅》地形名——通名而进入地区名——专名了。诚然,这类“太原”系作为地区名出现,还不是建制名。 太原成为建制名,而且指现今太原市一带,是战国后叶的事。《史记·秦本纪·白起传》记载了秦昭王四十八年(前 259)“司马梗北定太原”,到秦庄襄王三年(前 247)“初置太原郡”,治晋阳(今晋源镇东北古城营一带)。因为晋阳是太原郡郡城和后来太原府府城,从此晋阳也就兼称太原了,如此称谓直至隋唐五代不改。太原盆地尽管比不上汾河下游的晋南平坦辽阔,却在多山的山西相对地仍不失“大平原”之誉。这里特别值得提到者,应是唐北京太原府。当时晋阳是唐朝的北方重镇,成为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全国第三大都会,其形制达于鼎盛。据《永乐大典》卷5204《太原志》引《晋阳记》说,“城周四十里,东西十二里,南北八里二百三十二步”。那时候,太原由横跨汾河以西城为复体的西、东、中三座城池组成,仅城门就有24座。西城又呼都城,城中尤有晋阳宫城(一称新城)、仓城、大明城三座内城,城外西北隅则有汛期防洪、平时防卫的罗城。这俨然一座城中有城、城外有城、群城丛峙的巨大城市集群。其规模恢宏,水光山色,人文昌盛,可谓太原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诚然,太原之指以晋阳为中心的当今太原盆地,见诸载籍始于上述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然而,在司马梗定太原、秦置太原郡之前,早已有后来成为太原郡城的晋阳了。据《战国策·赵策一》,晋阳城系由赵简子家臣——杰出的政治家和建筑师董安于所肇筑,当初”公宫之垣,皆以狄蒿苫楚墙之……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春秋》定十三年(前 497)记载“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左传》作“赵鞅奔晋阳,晋人围之”;《公羊传》则云“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这说明晋阳城的肇建,至迟可溯于公元前 497年,即至少已近2500年历史了。 太原名人 太原市作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历史上人才辈出,其中包括(以时间排序): 廉颇,狄仁杰,王翰,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白居易,米芾, 罗贯中,傅山,高君宇。 太原名胜 太原旅游资源丰富悠久文明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高品质的文物的集中,在国内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晋祠圣母殿内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天龙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经、纯阳宫关羽立马铜像,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辉煌的一页。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贞观宝翰”《晋祠铭并序》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书碑。 太原市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 晋祠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下晋水发源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叔虞封唐,子燮因晋水更国号,后人因以命祠名。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度,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亭中有唐太宗撰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序》。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隋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隋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天龙山石窟在太原市西南40公里天龙山腰。四周山峦起伏,山头龙王石洞泉水荡漾。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东峰8窟,西峰13窟。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最多,达15窟。石雕体态生动,刀法洗炼,具有丰富的质感。宋代改名圣寿寺,寺宇已毁。寺前蟠龙古松苍翠蔽日。 双塔寺在太原市东南郊郝庄村南。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高僧福登奉敕建造。现存寺内主要建筑,全为砖构。八角十三级,高54.7米。塔内有阶梯踏道,可登顶层,凭窗远眺,太原风光历历在目。人们出入太原,双塔首先映入眼帘,成为太原的标志。寺内牡丹遍地,传为明代所植。 龙山石窟在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龙山山巅。满山林密叶茂。石窟开凿于元初,道人宋德芳于太宗六年(1234年)主持营造龙山石窟及昊天观。现庙宇残坏,石窟尚存,共8龛。各龛雕像数额不等,共40余尊,大都保存完好,雕工朴实,衣着庄重,与佛教石窟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纯阳宫在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又称吕祖庙。创建年代无考。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晋藩王朱新扬对宫内重新规划,规模空前。清嘉庆年间(1796-1820)增筑后院巍阁3层,景观宜人。该院整个建筑布局,类似八卦形式,为国内少见。 窦大夫祠在太原市西北20公里上兰村、汾河峡谷左侧。祠内古柏苍翠。晋国大夫窦犨封地太原,曾开渠兴利,后人在此立祠祀奉。历代都留有碑记。现存山门、献亭、大殿等都是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建,局部还保留宋金时期风格。其中献亭甚大,后檐柱,用大殿明间廊柱代替,结构简练而严谨,为金元建筑中所罕见。祠旁清泉自烈石山苍崖下涌出,水温较低,人称“寒泉”。“烈石寒泉”为太原名胜之一。 多福寺在太原市西北24公里崛围山之巅。山势陡峻,松柏遍野。为太原著名风景之一。取自“多子多福”之意。寺在山顶小峪之中,极富古刹风趣。寺始建于唐贞元二年(786年)。唐人李克用、李存勖(后唐庄宗)父子曾到此佛焚香,寺况空前。宋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建,后又多次重修。唯寺前山巅砖塔,仍是宋代原构。寺旁小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傅山读书处。 行政区划及人口 2005年,太原市辖6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六个区,古交市,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计22镇61乡和50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988平方公里,邮编:030000。区号:0351。 太原市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末,太原市总人口达344.27万人,比上年增长0.41%,总人口增速低于全省0.17个百分点。而人口密度最大的迎泽区和最小的阳曲县每平方公里相差3052人。 在太原市总人口中,按居住地域分,城镇人口为279.06万人,占总人口的81.06%;乡村人口为65.21万人,占总人口的18.94%,城镇化水平呈稳步提高趋势。从县(市、区)看,人口最多的是万柏林区,达57.33万人;最少的是娄烦县,为11.53万人;而人口密度最大的是迎泽区,每平方公里达3123人;最小的是阳曲县,每平方公里仅为71人,每平方公里相差3052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为174.48万人,占总人口的50.68%,女性人口为169.79万人,占总人口的49.32%,性别比为102.77(以女性为100),处于正常平衡区域内 太原市 面积6959平方千米,人口327万(2003年)。 杏花岭区 面积 170平方千米,人口53万。邮政编码030003。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 小店区 面积 295平方千米,人口47万。邮政编码030032。 迎泽区 面积 117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030024。区人民政府驻棉花巷。 尖草坪区 面积 28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030013。区人民政府驻柴村街道迎宾北路。 万柏林区 面积 305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030027。区人民政府驻西矿街35号。 晋源区 面积 287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030025。区人民政府驻晋源街道。 古交市 面积1540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030200。 清徐县 面积 607平方千米,人口30万。邮政编码030400。县人民政府驻清源镇。 阳曲县 面积2062平方千米,人口14万。邮政编码030100。县人民政府驻黄寨镇。 娄烦县 面积1290平方千米,人口12万。邮政编码030300。县人民政府驻娄烦镇。 饮食文化 清和元头脑:来我们太原的客人,如不去清和元吃一碗头脑,实为一件憾事。人们来这里品尝的不仅是一种名吃,还有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头脑不全在于色香味俱佳,更在于精妙的滋补功效。头脑由八种原料:黄芪 长山药 欧根 黄酒 黄酒糟 煨面(蒸制过的面粉) 绵羊肉 良姜精心配置而成。 老陈醋:醋与山西结下了不解之缘,山西醋业久负盛名。提到醋,不能不提到太原市两个雄居三晋的老字号。一为“美和居”,以为“益源庆”。山西老陈醋,不仅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调味佳品,而且还具有许多特别的医疗保健功能。据科学检验,老陈醋中富含有人体需要的18种氨基酸和矿类物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陈醋的功能很多,如消除疲劳,调节衰老,杀菌抗病毒;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增强肾的排泄功能;防治肥胖;抑杀蛔虫等寄生虫;防癌抗癌;美容护肤;醋酒等。 山西面食:山西的面食约有280余种之多。制作方法,面试形状多,实为天下奇特景观。而且对中国影响广泛,而且再世界业弥散着浓郁的馨香。 太原今况 太原是我国建国初期的工业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纺织、轻工、医药、电子、食品、建材精密仪器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加之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集中及商业物资供应中心的优势,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006年,太原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75.56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518.42亿元,增长13.2%。这是自2001年以来连续六年保持的两位数增长。全年GDP增量达到120.22亿元,并一举迈过千亿元大关。太原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9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7%。实现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双丰收,并带动消费需求的提高,刺激了经济增长。 如今,太原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信息中心,也是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现在,太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工业为主体,轻纺、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和建材工业具相当规模,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城市。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萧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金骑走长楸,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风流,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方面倚贤侯,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历代咏并诗中,成就最高的无疑是宋代词人沈唐的这首《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书》,大词人除了描绘太原的风光形胜、怀念昔日的儒将才子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大历史的高度,准确地提出了太原的文化定位: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 太原市国际友好城市一览表 英国纽卡斯尔市 日本姬路市 俄罗斯萨拉托夫市 俄罗斯瑟克特夫卡尔市 澳大利亚朗塞斯顿市 德国开姆尼茨市克市 喀麦隆杜阿拉市 南非祖鲁兰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