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
旅游景点:黄金海岸、红塔湾海滨浴场、镇海石、飞来双塔、姑嫂塔、关帝庙、蚶江海防官署碑记、朝天寺、虎啸、虎岫禅寺、闽南第一土地神、金相院、六胜塔、洛伽寺、石狮城隍庙、永宁城隍庙、永宁卫城、玉皇阁、再借亭、出米石、石湖港、梅林码头、祥渔港、建设中的环海旅游公路、唐代林銮渡、石狮市标、舞狮表演、服装城、 |
石狮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城市详细资料: |
在宫殿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有辟邪的作用。又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所以有“尊贵”和“威严”的作用。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成对的石狮左雌右雄。另外还可以从狮子爪下的东西来辨别:如果爪下为球,象征着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爪下踩着幼狮,象征着子孙绵延,是雌狮。 在中华大地上,还有南狮和北狮之分。北狮雄壮威武,南狮活泼有趣。还有所谓“三王狮”,那是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而狮子所蹲之石刻着凤凰和牡丹,凤凰是鸟中之王,牡丹是花中之王,所以有“三王狮”的称谓。 地名,在泉州境内 石狮市地处福建闽南金三角沿海突出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和经济特区厦门之间,市域三面临海,海岸线长67.7公里,是大陆与台湾直线距离最近的一座城市,与台湾有200余年对渡的历史,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湾的港口之一。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石狮由镇升格为省辖县级市,下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市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29.6万人,常驻外来人口20万人。 石狮市是著名侨乡、对台窗口。全市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祖籍石狮的台胞30多万人;是福建省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福建省确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军民共建文明城试验点,享有行使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等扩大对外开放的16条优惠政策;是全国著名的服装名城、小商品集散地。石狮服装,融中西文化于一体,以富有时代特色的个性、款式、美感和实用价值饮誉海内外。 石狮市先后荣获了全国科技百强、文化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福建省教育先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经济社会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财政总收入12.08亿元,增长33.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达6.24亿元,增长41.1%,增长速度居全省县(市、区)首位,创下了10年来最高增幅,实现财政三年翻一番。一、二、三产业比重为5.5∶53.4∶41.1,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1%、16.5%、17.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8亿元,增长3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75亿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5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8038元,增长10.5%。年底银行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52.5亿元和82亿元,比年初增长17.1%和13.9%。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6位,继续保持全省十强县(市、区)第二位。 农业经济。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15.57亿元,增长12.1%,停止征收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全市农民每年减负总额844万元;试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推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全市筹集预算内外资金5193万元用于“三农”工作。祥芝水产品批发市场建成并投入使用。祥芝国家中心渔港和梅林、东埔一级渔港申报工作进展顺利。改旧建新村达86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5%。 工业经济。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8.6亿元,增长22.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44.97亿元,增长37.2%,其中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业产值达8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92%。制鞋业、食品加工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60.2%、48.6%、31.4%。全市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数量增加了一倍,达26家;品牌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宝盖镇荣获“中国服装服饰辅料名镇”称号,“威兰西”荣获中国名牌,“拼牌”被司法认定为驰名商标,新增省著名商标13枚,卡宾、爱登堡首席设计师荣获“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 第三产业。物流交通业保持较快增长,石湖码头港口货物吞吐量481.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5.2万标箱,分别增长16.7%和23.9%,新建石湖港5万吨级泊位即将投入使用;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12.7亿元,增长18%。 外向型经济。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90个,外商实际到资2.06亿美元,增长25%,项目平均规模近300万美元;企业自营出口总值达2.17亿美元,增长61%,其中外贸公司出口9948万美元,增长2倍。 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游泳馆、文化馆、老干老龄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市政工程竣工投入使用,5个休闲公园、5个停车场完成选址并陆续动工,新增园林绿地6.3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率30.4%,城市建成区拓展至23平方公里。完善城市交通网络,沿海大通道石狮段、石狮大道基本贯通,南洋路等15条市政道路相继投入建设,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基本封顶,二期工程顺利动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BOT方式招标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依法征收城市垃圾处理费,推进环卫体制改革。 社会事业。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支持,市财政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社会保障类支出大幅增加,分别增长54%、38%。全市共有17个项目列入国家、省、泉州市科技项目计划,新获批国家级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家、国家级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1家。加快推进教育事业,通过“双高普九”验收,20个学校危改项目全面动工,已完成6所,锦峰实验学校和八中高中部正式招生,中考成绩位居泉州市第一位,高考本科上线率位居泉州市第三位。人民群众对治安满意率上升至91.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位居泉州市第一名。劳资纠纷案件下降近30%,用工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6.95%,合格村和基本合格村率达90.16%,荣获泉州市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建成120急救中心病房大楼,成功举办全国帆船冠军赛,获得泉州市首届妇女运动会总分第一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7.4万吨。市人武部被南京军区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 【项目带动】 石狮市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意见》,根据产业基础和现状,提出了“一城二路三园九任务”,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有效地拉动了经济持续攀升,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一城”:即建设好石狮服装城。石狮服装城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第八届海博会在服装城隆重举行。“二路”:即建设好沿海大通道、石狮大道及高速公路连接段。现已基本贯通。“三园”:即建设好石湖港工业园、宝盖鞋业工业园、灵秀服装创业园。三大园区共引进企业63家,投资总额近9亿美元。“九任务”:一是落实年产量60万吨的PTA项目,核准工作基本完成,近期可动工建设;二是建设石湖港5万吨级泊位,即将投入使用;三是落实泉州火电厂项目;四是建设商业步行街,一期工程已封顶,二期顺利动工;五是建设石狮华侨中学新校区;六是供水扩容和推行村通自来水工程;七是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八是建设长春理工大学泉州学院;九是建设通往泉州的跨海大桥。目前,各个项目都在扎实稳步地推进,其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