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
莆田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的东海之滨,福建省沿海福厦黄金海岸线中部,北距省会福州市108公里,南离厦门经济特区190公里,与台湾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2海里。莆田市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290万。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 莆田市史称“兴化”,已有2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八闽古府之一,自古为闽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莆田正式建立地级市,现辖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及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 莆田市历来重教兴学,历史上人才辈出,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建市以来,多次荣获全国“田径之乡”,“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武术之乡”等称号。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多次晋京献演,并应邀赴台演出,誉满京城和宝岛。 莆田市风光旖旎,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福建四大佛教丛林和“十佳风景区”之一的千年故刹广化寺;有“福建三绝”之一的九鲤湖风景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唐朝的我国建筑艺术之花玄妙观三清殿、宋代水利工程木兰陂、集宋代建筑艺术与石刻艺术为一体的释迦文物塔;有扬名中外的南少林寺;有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湄洲湾秀屿港;有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初建于宋太平年间的古谯楼;有“梅林佛国”的梅峰寺、“无尘山房”的夹祭草堂、景色壮丽的宁海初日、云雾缭绕的石室藏烟、石怪树奇的永兴岩和紫霄岩、典雅庄重的东门石坊、奇幻万千的东山晓旭......这些景区犹如一幅幅大地艺术的精雕缩影,点缀在莆田山山水水之间。 莆田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位于湄洲岛上的湄洲天后宫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拥有信徒2亿多人,仅台湾就有妈祖庙800多座,信徒1400多万人。湄洲岛是大陆吸引台胞、海外侨胞最多、最集中的一个地方。岛上自然景观俊秀多资,有天籁之响的湄屿潮音、鬼斧神工的奇峰异石、一望无垠的黄金沙滩、平覆千畴的绿色长廊,堪称旅游度假的胜地。1992年湄洲岛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九鲤湖,也是大自然赋于莆田市的一大胜景。九鲤湖位于仙游县东北隅约25公里的万山之巅,这里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尤以飞瀑为最,自古以来有“鲤湖飞瀑天下奇”之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把它与武夷山、玉华洞并称福建“三绝”。相传汉武帝时,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后跨鲤升仙,九鲤湖因而得名。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何氏九仙和历代善男信女来这里求“仙梦”的故事。九鲤湖荡青漾翠,是一个秀丽的天然湖,四周林木葱茏,湖光山色兼具林泉水石之胜,令人美不胜收。景区内的山中遍布摩崖题刻,是历代文人墨客到此寻胜探幽之后留下的诗文。 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的莆田市林山南少林寺遗址的论证确认,则是我国武术、佛教和考古界近年来考古研究的重大成果。1992年4月25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莆田市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郑重宣布了重建南少林寺设想,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专家和120多位中外记者的高度评价。南少林寺遗址位于莆田市区西北面约18公里的九莲山。几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南少林寺遗址重建工程已经竣工。镶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南少林”巨幅牌坊的山门,以及大雄宝殿、天王殿武术馆、陈列馆、接待厅、停车场等主要设施已对外开放。 莆田市物产丰富,渔业兴旺,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稻谷、甘蔗、花生、黄麻和茶叶,这里的荔枝、龙眼、枇杷、无籽蜜柚是驰名中外的四大名果。还有鳗鱼、对虾、马鲛鱼、梭子鱼、鲟、蛏、海蛎、紫菜等特色水产品饮誉海内外,深受游客青睐。 莆田市公路交通十分便捷,324国道、福夏高速公路及7条国家二级公路,形成“三纵三横”的公路主框架,公路总里程达2841公里。海上交通也十分发达,现有秀屿、三江口、枫亭、湄洲、南日等港口。湄洲湾秀屿港为国家一类口岸,与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有货运往来。湄洲岛对台3000吨客运码头已正式启用。 |
莆田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城市详细资料: |
莆田,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城厢、涵江、秀屿四区。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02万人,常年有5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 ;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 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莆田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山海俱得,风光旖旎,有壮观奇特的高山,有一马平川的平原,有波光粼粼的海湾,春九鲤,夏湄洲,秋白塘,荔乡情韵,壶山雨景,兰溪流水,菜溪 、麦斜、永兴三大名岩的风光,广化寺的千年钟声,南少林的武术渊源……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文坛泰斗郭沫若先生当年游览莆田, 由衷地赞颂: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别具一格的人文地理,形成了莆田的众多优势和特色。区位优势明显,位居闽东南沿海中部要冲,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是建设海峡西岸 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湄洲湾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水深港阔,风平浪静,不冻不淤,1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具有建设大型港口的优越条件 。妈祖文化独特,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是四海共仰的妈祖文化发源地,岛上的妈祖祖庙被誉为东方“麦加”,历来以一种独特的信仰牵系着海峡两岸同胞,是大陆与台湾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的桥梁和纽带。 莆田市的旅游景点多,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有250多处,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97处。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市级20处,县(区)级167处,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遐迩闻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独有;湄洲妈祖祖庙和三教祖祠在全国、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九鲤湖风景区以湖、洞、瀑、石四奇称著,是“福建三绝”之一;距离市区5千米的大型古堰木兰坡,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化寺为福建省四大禅林和“十佳风景游览区”之一;玄妙观三清殿是本省保存最好的唐代道教玄妙观建筑群之一;有现已论证的南少林寺遗址,还有宋代的古谯楼及蔡襄墓、瓷窑古遗址及明代的抗倭名城莆禧城等一大批古建筑遗址,也有千年古树,荔枝树——“宋家香”,龙华的古樟等树木。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才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六部尚书占五部”。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还有莆田南少林。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闻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在这里。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据考古认为“林泉院至迟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但具体创建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林泉院的习武之风,缘起于唐初,它的经磨历劫,也与武风有关。 传说,李世民登基后,辅公祐部将路得才聚众东南沿海为非作歹,闹得民不聊生。那些歹徒行踪不定,聚散无常,如果派大军围剿,无异用拳头打跳蚤,劳民伤财,且难奏效。唐太宗只好把已封为大将军的少林寺方丈昙宗找来,请他派武艺高强的僧兵惩治海盗。昙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广带领五百僧兵入闽平暴。暴乱平息后,沿海人民挽留这些救苦救难的活菩萨。道广也感到盛情难却,就回到嵩山少林寺禀告昙宗方丈。方丈当即道出一偈:“傍海平盗日月久,九莲山下有宿头。南北千里同一寺,大乘禅在心中留。”道广根据北少林方丈的偈语,找到了当时就有名气,且地形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扩寺定居。林泉院也就成为江南的少林分寺。该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围有九座山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寺院坐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名九莲山少林寺,俗称南少林。清朝初年,各地抗清志士、武林俊彦纷纷来到具有习武传统的南少林,把它作为反清复明的基地。由于叛徒的出卖,南少林被官军攻陷,僧众多被杀戮,寺院被夷为平地。冲出火海的武僧流落江湖,传徒授艺,坚持抗清斗争。据传,南拳的不少套路出自南少林。由于清廷的舆论封锁,这一段悲壮的历史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悄悄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