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机票资讯
  • 城市指南——江门城市介绍
  • 发布日期:2012/12/4 10:54:24
  • 城市简介 
      江门市位于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频临南海,毗粼港澳,水陆交通方便。陆路距广州、珠海100公里,水路至香港95海里,到澳门53海里。江门市位居粤西地区和西南各省通往珠三角和粤港澳的交通要道,扼西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之门户,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江门市现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台山、开平、恩平、鹤山4个县级市(俗称“五邑”)。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人口380万人。其中,江门市区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
      江门五邑被称为"中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368万人(其中海外华侨、华人215万人,港澳台同胞153万人),约占全国海外同胞的1/10,遍布世界103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市是珠江三角土地、海洋资源极为富饶的地区。陆地面积约占珠三角面积的1/4。全市耕地面积21.38万公顷,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o.82万公顷。全市海(岛)岸线长615公里,占全省的1/5,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江门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少霜无雪,阳光充足,四季常青。江门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全市山清水秀,田园丰美,是广东省第一批绿化达标市。
      江门五邑史源远流长,曾哺育了明末著名理学家陈白沙,近代维新派代表粱启超、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中国首位飞行师冯如等著名人物。江门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很多名胜古迹,如东汉遗迹新会玉台寺、唐代一行禅师观察天文的外海茶庵寺、新会崖门古战场、陈白沙祠、梁启超故居以及台山上下川岛新会小鸟天堂、开平立园、鹤山大雁山、原始森林等等。

    江门出港航班查询预订/江门特价机票

    江门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城市详细资料: 
      江门位于北纬21°27′至22°51′,东经111°59′至113°15′之间。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侧。东邻顺德市、中山市、斗门县,西接阳江市的阳东县、阳春市,北与新兴县、高明市、南海市为邻,南濒南海,毗邻港澳。

      面积:江门全市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其中海岛面积235.17平方公里,约占珠三角土地面积41,698平方公里的23%,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5.32%,其中江门市区1,81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9.05%

      地理:江门全境北自鹤山市古劳镇的丽水,南至台山市的下川镇围夹岛,相距142.2公里;东自新会市大鳌尾,西至恩平市那吉镇蛤坑尾,相距130.68公里。江门市区位于市域东部,东西相距46.6公里,南北相距79.55公里。台山市、新会区的南部和恩平市的东南部濒临南海,大陆岸线长283.36公里。岛屿岸线共长331.51公里。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97个,其中台山市上川岛面积最大,为137.16平方公里;下川岛次之,为81.73平方公里。属江门市水深200米以内的沿海大陆架,东起黄茅海,西至镇海湾,面积约2257平方公里。

      地形:江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西北部山地丘陵广布,东部、中部、南部河谷、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宽广,丘陵、台地错落其间,沿海砂洲发育,组成错综复杂的多元化地貌景观。全市山地丘陵4400多平方公里,占46.13%。境内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1.77%。800米以上的山脉有9座,多为东北--西南走向。恩平、开平与新兴接壤的天露山,长70余公里,走向北边,主峰海拔1250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的菱髻顶、皂幕山,东部的镬盖尖和南部的笠帽山、凉帽顶,均山势陡峻,岩古嶙峋,"V"型谷发育。500米以下的山丘、台地面积约占总面积80.34%,多分布于山地外围,开平、台山、江门市区的冲积平原内有零星点缀。丘陵多无峰顶,呈缓波起伏,坡面多为第四纪堆积。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约占总面积17.89%,其中江门市区、新会以南由西江、潭江形成的三角洲平原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位于台山南部由大隆洞河、都斛河形成的广海都斛平原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由西江、潭江下游支流形成的河流冲积平原沿河作带状分布,中游狭长,下游宽阔,现多为良田。 境内地质构造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主体为北东向恩平--从化深断裂,自恩平经鹤城斜贯全市延出境外;东部沿西江河谷有西江大断裂。两支断裂带构成境内基本构造格架。境内有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纪、三迭纪、侏罗纪、下第三纪及第四纪等地质年代的地层,尤以第四纪地层分布最广。入侵岩形成期次有加里江期、加里东--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尤以燕山期最为发育,规模最大。

      江河:江门全市境内水资源丰富,年均河川径流量为119.66亿立方米,占全省河川年均经流量6.65%;水资源总量为120.8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6.49%。西江干流于境内长76公里,自北向南流经鹤山。西江也是珠江最大的主干支流。
    江门主要河流有西江、潭江及其支流和沿海诸小河。西江、潭江、朗底水、莲塘水、蚬岗水、白沙水、镇压海水、新昌水、公益河、新桥水、址山水、江门水道、天沙河、沙坪河、大隆洞河、那扶河等16条河流的集水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上。西江干流于境内长76公里,自北向南流经鹤山、江门市区和新会、经磨刀门、虎跳门出海,境内流域面积1150平方公里,出海水道宽阔,河床坡降小,水流平缓,滩涂发育。其中江门水道称江门河,又称蓬江,从东北向西南横贯江门市区,与潭江相汇,经新会银洲湖、崖门注入南海。潭江自西向东流经恩平、开平、台山、新会,经银洲湖出崖门注入黄茅海,干流于境内长248公里,境内流域面积6026平方公里。全市蓄水工程2340宗,总库容量34.2亿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库32宗,库容量共18.49亿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41.38万千瓦,其中可装机容量24.24万千瓦,约占58.6%。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总计436.7万吨/日。 江门市耕作土壤土质肥沃,垦耕历史悠久。全市耕地面积24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人均耕地面积0.63亩。沿海潮间带滩涂34.35万亩,已利用滩涂26.29万亩;内陆江河滩涂2万亩。 全市森林总蓄积量830.2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43%,林业用地绿化率87.6%。西北部、南部山地有原始次生林数千公顷,生长野生植物1000多种。其中古兜山有野生植物161科494属92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紫荆木、白桂木、华南杉、吊皮锥、绣球茜草、海南石梓、粘木、巴戟、火力楠、藤槐等。在恩平市七星坑亚热带次生林区,经专家考察鉴定,植物种类有735种,其中刺木沙椤等12种属国家级和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2种植物形状奇特。 境内野生动物有兽内100余种、鸟类500余种、蛇类100多种、昆虫类200多种,其中山猪、小灵猫、山蛤、龟、鹧鸪、鳖、蛇、穿山甲等于西北部山地常见。沿海和近海经济鱼类有8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00多种,年捕捞量1万吨以上的有15种。 境内优质矿泉和温泉分布广泛。已探明的矿泉有9处,已通过勘查评价并开发的有4处,其中开发成规模的有1处。温泉分布于恩平市的那吉镇、良西镇,台山市的三合镇、都斛镇,新会市的崖南镇,开平市的赤水镇。其中,流量最大的是台山市三合镇的台山温泉和新会市的崖南镇的古兜温泉,日流量达3000立方米;水温最高的是台山市都斛镇的莘村温泉,水温达73℃。  

      气候:华南亚热带,常年绿色植被,四季常春。江门市属亚热带低纬地区,位于珠江口西岸,全区有285公里的海岸线,受海洋性季风影响, 气候特征是温暖多雨, 日照平均1700小时以上。 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和各种经济植物,无霜期在360天以上,终年无雪,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气温全区均在22℃左右。 夏季会有台风和暴雨。

      景观:江门东湖公园、川岛风情、圭峰山、立园、小鸟天堂、开平碉楼、长堤风貌街等

      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共五个(2006年12月),分别是圭峰山景区、古兜山温泉、金山温泉、锦江温泉、立园景区

      江门地方特产

    柑、桔、橙
      柑、桔、橙是江门市面上主要经济作物,著名品种有新会东甲甜橙(滑身仔),味甜,香味特浓。新全大红柑(茶枝柑),果汁丰富,要皮色红,是中药中的"陈皮",有止咳化气的特殊功效。年桔一般在农历年上市,寓意吉祥而受人青睐,近年推广了新会甜桔(阳山桔),收获期在冬至左右,个头大,汁多,味甜,深受人们欢迎。

    荔枝
      江门市著名的早熟荔枝有麻园早果,在农历三月率先上市,以其上市早,果型大,肉脆、味甜而闻名全省。此外中迟熟种有锦壳槐枝,近年来大批引进糯米糍、桂味等优良品种。

    香蕉、大蕉
      主要品种有香味浓郁、肉质细腻的香蕉;果肉嫩滑、食味特短甜的过山香;果型稍大,甜中带酸的大蕉,全处皆有收获,但以秋季收获量最大。

    西瓜
      鹤山宅梧镇的西瓜最为有名,该镇土质适宜,农记引进优良的品种如大红宝等无籽西瓜。又爽又甜,消暑解渴,每年夏季大量上市。

    果蔗
      果蔗有紫皮和青皮两面三刀大品系,紫皮的有早熟种"三八"蔗,在农右八月收获,稍迟熟的有"黑皮蔗",这种蔗节间短,茎粗、纤维短,吃起来特来脆。青皮蔗以"滘头肉蔗"最负盛名,这种蔗节间长,皮青色,汁水清甜,每年从秋末到翌年清明都可上市。

    粉葛
      粉葛是块根蔬菜,春季种植冬季收获,含淀粉很多,江门人用以熬汤、做菜,提淀粉食用等。粉葛又有清凉降压的药用效果,右可作药膳。其中以市区石冲、新会崖南、鹤山云乡等地出产的粉葛品质特别好,以其含淀粉多、纤维少,味香而甜称著。

    柿饼蒂苦
      新会杜阮镇的柿饼蒂苦爪(又称雷公凿),果型短,蒂部宽园、果尖似凿子, 色绿如翡翠,肉厚脆口,一年三季种植,以秋季品质最好,出口港澳,只要亮出"杜阮秋 "的牌子,不少人慕名抢购。

    金山火蒜
      金山火蒜是开平市面上特产,种植在长沙、水口镇一带,蒜粒特园,肉肥衣薄,蒜味浓郁,每年十月种植,次年三月收获。收获后用火熏过,故称火蒜。现在开平除出品原粒蒜子外,还加工制成甜酸蒜头等产品。

    鹤山红烟
      鹤山红烟久负盛名,传统品种是牛舌烟,又名"金英钟",原产清远市源潭一带,后在鹤山推广,这种烟叶窄长似牛舌故名"牛舌烟"。叶面平整红致,叶肉肥厚,烟味郁香醇,是加工"生切烟丝"上乘原料。

    亚佗霉姜
      亚佗霉姜是新会市特产,由"大有"凉果厂生产,解放前已美名远播。它是用生姜作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成品是方形粒状,纸包成糖果型,入口辣中带甜,松化可口,是送礼的佳品。

    新会葵扇
      新会特产葵扇是用蒲葵叶加工而成。新会葵扇以形状特别端正见称,再加上精制加工,在明代就选作贡品。现在的葵扇除一般加工扇凉用外,成品已工艺品化,在扇面上有用电烙山水图画,用彩色丝剌绣动物、花鸟;在扇柄上有用竹、骨、象牙等镶嵌;扇边有单色单边的,也有彩色五 边的。

    榴花牌白糖
      榴花牌白糖是江门甘蔗化工厂产品,江门甘化厂是1958年建成并由周恩来意理命名的,该厂生产的榴花牌白糖,以品粒均匀洁白、质地优良著称,每年大量销往国内外。除原糖处,该厂生产"方糖",以适应食品市场的需求。

    三桁瓦菜刀
      三桁瓦菜刀是江门市区的传统产品,过去用人工锻造,以其钢质优良,加工工艺精湛而见称,如今已发展成大厂,除生产各种型号菜刀外,还生产不锈钢厨具系列等。

    水口腐乳
      水口腐乳是开平市水口镇特产,历史悠久。它是用豆腐作原料,经过发酵、加盐、加料等工序制成。特点是酥化、咸度适中,香味诱人,是佐餐的极好小菜,也可以作为烧菜佐料,使烧出来的菜味更加可口

    剑花
      鹤山雅瑶镇清溪乡是有名的剑花之乡。由于剑花有清热解暑、滋润的作用,可鲜食,可晒干,一般用来煲猪骨汤。每年七、八月是收花季节,大量供应上市。

    荷塘头菜
      荷塘头菜是江门市荷塘镇的著名特产,由于制作工艺独特,咸淡适度,味甘香甜,爽脆可口,价廉物美,大受市民欢迎,远销海内外。

    韭黄
      韭菜是江门白石管区的传统土特产,由于韭菜 黄技术非常讲究,生产出的韭菜鲜嫩金黄,每次上市都成抢手货,大受消费者欢迎。

    马岗鹅
      马岗鹅是开平马岗有名的土特产,已有百多年的饲养史。马岗 早熟易养,肉质鲜嫩,个体重达10多斤。

    禾虫
      不管你离家乡多久,一到 ,大概都没有忘记两样家乡菜--禾虫与田螺吧。 禾虫虽小,口口是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风味奇特,清香鲜美,嫩滑可口,实是饮酒、吃饭一道好菜。它还有滋阴、健脾、暖身、去湿之功效。 禾虫产于珠江三角洲,新会、台山两县南部的围田区产量最多,禾虫每年只有五、八有份才出现几次,一般在红云细雨,天气变化异常的情况下,加上逢水头起(农历初一、十五涨潮高峰期)为多,一旦出现,密密麻麻,漂浮在河涌水面上。这时,捞禾虫的人真是捞之不尽,一个小时左右,用会起或用笼装,可获二、三百斤,用斗捞的也有十数斤之多,随着潮水的高涨,禾虫逐渐消失无影无踪,只好望河而叹!有捞禾虫经验的人,掌握禾虫出现的时机、地点,捞具好,加上眼利手快,就捞得多。禾虫 身于咸淡水交界处稻田的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其形体像小蜈蚣,长约三十至四十厘米。人们常说,蜈蚣的脚最多,可是禾虫和脚比蜈蚣的脚还要多,更有趣的是禾虫身上可随时交替变换着红、黄、绿、蓝、紫的颜色,并且十分鲜明。把它煮熟,就成纯是蛋黄颜色。禾虫蒸、炒、煲、炖 ,样样皆宜,蒸禾虫加上姜、葱、油、盐 ,放在饭锅里蒸即可。炒和煲则要加上猪腩、粉丝之类的配料,不过比蒸好吃得多, 是将禾虫炖熟,用炭炕乾,味道甜中带香。还有咸禾虫,每年禾虫造,家家户户都卖几十斤,多的百余斤,用盐 了,吃时加点油、葱、姜蒸熟即可,
      因此,过去吃禾虫,特别是咸禾虫,中算是穷佬菜。 田螺味道也很鲜美。过去水田田螺很多,拾半天就可以满载而归。回来以后,敲去田螺尾 ,用蒜子、豆豉、紫苏拌匀炒熟,约几个老朋,围坐在一起,喝美酒, 螺,谈笑风生,确是一乐也。 禾虫和田螺,过支难登大雅之堂,酒家宾馆没有这两道菜来招待宾客,只是穷等人家招待亲友时才有,主人很抱歉的说:"没有菜食,只得禾虫 菜,不好意思。"而今世道变了,也许是禾虫、田螺不那么容易拾到,物罕为贵,现在大宾馆也有这两道菜了,而且价目钱不便宜。以往的穷佬菜,而今是宴请宾客的上菜了。

    濑粉
      中秋佳节,恩平县北部地区以濑粉为主食。濑粉,吃来易,做来难。从选料到制作,工序颇为复杂,而且必须合数户之人力始能制作,先是选用质量较好的十月米,舂粉晒干备用,制作时,将水煮沸,放进米粉煮熟(米粉与水之比例因粉质不同而异,一般以使米粉湿透为宜),拌以生粉,用力搓匀, 成柱状的粉团,搓好的粉团,以手指按之,按处下陷而四周不现裂痕,放手后随即弹起复回原状的为合格。合格粉团制作的粉条,无继粉,入口软、纫、爽、滑。不各格者,入口硬、涩、糊,失去濑粉的独特风味。
      故搓粉,是关键的工序。待水煮沸后,将粉槽架于锅上,两头垫以长凳,把搓好的粉团置于槽孔,塞上木塞,然后将木杠一端穿入粉槽和榨孔中,一端数人用力往下挤逼,粉条便从槽底部的小孔钻出,下至锅里。煮熟后捞起,放入冷水中冲洗干净捞起。吃时再用开水汤过,兑过上汤,就成独具一格炎之濑粉了,如兑入白糖烧酒,则又另外一种风味。 近处来,一部分人利用柴油机的发旧汽缸改装粉槽 ,活塞上螺丝,只用一人操作,比旧粉槽省工。人世间们要吃濑粉,不再像以前那样与师动众了。

    镇濠泥鸡
      开增县水口镇联竹乡镇濠、茂竹两村制作泥鸡玩具,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每到农历年关,来自鹤山、台山、恩平、新会等地的商贩们便驾车来采购泥鸡,作年货销售。泥鸡外形古朴,价格便宜,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年初一是鸡日,大量泥鸡上市,一时泥鸡啼声四起,真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情趣,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欢乐。 泥鸡在镇濠、茂竹两村,有一段传说:某财主雇用一小长工,是个孤儿。孤儿养了一只小公鸡,人鸡相伴,形影不离。一次,孤儿不小心把两半斗黑豆、黄豆混杂了,财主限他一个早上要拣开来。孤儿正在发愁,只见小公鸡喔喔地叫唤,全村的鸡都聚拢来了,公鸡拣黑豆,母鸡拣黄豆,不消一个时辰,孤儿便拣好了。又有一次,一伙强盗密谋洗劫村子,派出匪徒扮成奄鸡佬潜入村中作内应,约定三更时发出鸡叫声为号,外攻内应。谁料头更刚过,躲在财主后院的"奄鸡佬"惊动了小公鸡,小公鸡引劲长啼,霎时间满村公鸡啼叫响应。"奄鸡佬"连忙掐死小公鸡,点燃草堆。
      孤儿听互鸡叫出来,便大呼捉贼。此时夜末深,人末睡,听互喊声纷纷赶来,把"奄鸡佬"当声捉获。村外的匪徒听到人声鼎沸,知道计谋暴露,急忙撤走。后来"奄鸡佬"供出真情,村人惊叹不已,把小公鸡厚葬了。孤儿用泥搓成小公鸡,寄托哀思。村人见了,也纷纷搓起泥鸡来,来互相比较、争胜,代代相传,几经改进,越做越精巧。用手推咯咯地叫,用口吹喔喔地啼。流传到外地,人见人爱,生意人争着前来收卖、定购,制作泥鸡便逐渐成了两村的传统工艺副业。 制作泥鸡,春天挖泥,用木槌捣炼后,放进锡模压成鸡头、鸡尾两部分,晒干备用。
      鸡头部份有一横膜,中有小孔,留来插哨。闲时制竹哨,把小篱竹裁成几分长一截,在一头斜削一刀,插进一小块叶片,吹响即成。入冬时插哨,即把竹哨插进鸡头横模,再用牛皮纸把鸡头和鸡尾连接起来,着色涂油,便成成品。泥鸡头部下前方有一小孔,尾部左侧也有一小孔。用嘴对尾部小孔一吹,泥鸡便引劲啼唱,形状与声音和真鸡异。用右手拇指按住尾部小孔频频抖动,便会发出如母鸡生蛋下窝时的咯咯声。工艺之巧,令人赞叹。难怪华侨、港澳同胞也爱捎几只出去,作家乡特产馈赠亲友。

      2004年,江门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