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机票资讯
  • 城市指南——济宁城市介绍|济宁特价机票|济宁打折机票|易购商旅网www.eeegooo.com
  • 发布日期:2012/8/10 11:01:26
  • 城市简介: 
    旅游景点:九龙山摩崖墓群、山东微山湖、曲阜周公庙、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少 昊 陵、万古长春坊、天下第一家 孔府、孔子故居、天下第一庙 孔庙、天下第一林 孔林、孔于研究院

     

    济宁出港航班查询预订/济宁特价机票

    济宁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城市详细资料: 
      远古时期,距今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散布着众多的原始村落。居住在济宁的“有仍氏”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夏朝时,济宁城区一带称为“任国”,(即仍国,古代仍、任两字同音)一直延续到商周两代。秦统一中国后,废封建置郡县,改称为任城县。五代时期称济州。北宋时期称济州济阳郡。到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这是济宁之名最早出现的年代。济宁地名的由来,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明朝时先为济宁府,后属兖州府,清朝时为济宁直隶州。辛亥革命后,废州府设道,先后为岱南道、济宁道。国民党统治时期曾属鲁西行政公署第一、二督察区。日伪时期属鲁西道,后改兖济道。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统计时期(1945年8月一1946年1月,1946年9月一1948年7月),济宁称为济宁县,属山东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1月9日,解放军第一次解放济宁,当时以城区及近郊划为济宁市,属冀鲁豫七专区,3月29日升为地级市,直属冀鲁豫行署,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占领济宁。1948年7月14日济宁重获解放后,将原济宁城区及近郊复称济宁市。初属冀鲁豫行署,同年8月划归山东省,属鲁中南行署。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济宁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东邻山青水秀的临沂地区,西与牡丹之乡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最北端是梁山县小路口镇邹桥村,为北纬35°57′;最南端是微山县高楼乡柳新养殖场,为北纬34°26′;最东端是泗水县泉林乡历山火车站,为东经117°36′;最西端是梁山县黑虎庙乡高堂村,为东经115°52′;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济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内陆与沿海的重要通道,三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四条国道纵横境内,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军民合用济宁机场年内即可通航,规划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在曲阜设有站点。

      土地面积全市总土地面积10684.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524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1%;洼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7%;湖泊面积156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7%;山地面积132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4%;丘陵面积76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

      地形地貌济宁属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与鲁西南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区鲁西南断块凹陷区。全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东部山峦绵亘,丘陵起伏。京沪铁路以东,海拔在50—100米以上,比较有名的山有曲阜尼山(主峰海拔344米),邹城峄山(主峰海拔545米),凤凰山(主峰海拔648.8米,是全市最高山峰),泗水尧山(主峰海拔582米),老寨山(主峰海拔532米)。各山之间分布有许多小型盆地和谷地。南四湖以东部山麓为泰沂山前冲积平原,自东向西倾斜,地面海拔60-35米,地面起伏稍大(地面坡降为1/1000—1/3000);南四湖以西为较平坦的黄泛平原,自西向东倾斜,地面海拔39-34米,起伏较小(地面坡降仅为1/5000—1/10000)。嘉祥县南部和金乡县西北部,有零星孤山、残丘出露,如孟良山(主峰海拔243.1米,是嘉祥县的最高山)、羊山等。中部有南四湖(微山湖、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的总称)贯穿南北。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如同一碟形盆地。最低湖底海拔高度:上级湖为31.5米,下级湖为30米。湖北为泰沂山前冲积扇下缘,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地面海拔60-36米,起伏比较平缓,地面坡降1/3000-1/5000。汶上县北部军屯、白石一带有孤山分布。

      气候特点济宁市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偏南风,受热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多晴寒天气;春秋两季为大气环流调整时期,春季易旱多风,回暖较快;秋季凉爽,但时有阴雨。具有充裕的光能资源,是济宁气候的突出特点。济宁市年平均气温为13.3℃一14.1℃,平均无霜期为199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97—820毫米左右。

      水资源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水平年为55亿立米,其中地表水34亿立米,地下水天然补给量21亿立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30.37亿立米,其中地表水17.44亿立米,地下水12.93亿立米。与全省平均情况的比较是:济宁市天然水资源每平方公里为44.50万立米,比全省平均值21.17万立米多110.2%;人均占量740立米,比全省人均449立米多64.8%;可利用水资源每平方公里为27.04万立米,比全省平均15.29万立米多76.8%,人均可利用水量为449立米,比全省人均324立米多38.7%。

      生物资源济宁市动植物种类丰富。全市高等植物,包括农作物、蔬菜、木要、花木(卉)、绿肥和牧草、药用植物和野生经济植物等总计有127科904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甘薯、棉花,其中被定为山东名产的当地品种有:曲阜香稻、鱼农一号水稻、金谷和泗水小杂豆。林木群落情况是:济宁市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但也有不少南、北方植物种类的引入。现在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纯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等,而且基本上都是人工林。常见的树种有:杨、柳、榆、槐、泡桐、苦楝、臭椿及松、柏等,还有苹果、梨、桃、山楂、石榴等树种。济宁市的林木中,还不乏古树、珍木、名果,主要分布在庙宇。另外还有些珍稀树种,如柘树、柴藤、榔榆、皂角、青檀、黄檀、乌柏等等。全市药用植物计92科357种,其中载培药材80多种。在全国要求普查的363种药材中,济宁市就有151种之多。全市的动物种类也比较多,饲养动物有30多种,水生鱼类78种,软体动物36种。饲养的畜禽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鹅十大类群,还饲有一定数量的貂和鹌鹑。鱼类资源也很丰富,共有淡水鱼类8目15科55属82种。其中鲤鱼种类居多,有50种。其中鲤鱼、鲫鱼、中南鱼、罗非鱼为济宁市的四大经济鱼类,另外还有虾蟹类和贝类等。这些鱼虾蟹贝类最主要的分布区是微山湖。济宁市鸟类共有201种,包括留鸟、夏侯鸟、冬候鸟、旅鸟等。既有肉质鲜嫩的雁鸭类,如绿头鸭、绿翅鸭,也有昆虫天敌的鸟类130多种,还有以腐烂动物尸体为食的“清洁工”大嘴乌鸦,以及体态优美、羽毛艳丽的观赏鸟类和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禽,如小云雀、凤头百灵、丹顶鹤、白鹤、大小天鹅、鸳鸯等。在微山湖区,水鸟数量居全省首位。

      矿产资源济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0多种。以煤为主,其次为石灰石、石膏、重晶石、稀土、磷矿、铁矿石、铜、铅等。全市含煤面积482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5%,估计储量一1500米以上的为178亿吨,主要分布于兖州、曲阜、邹城、微山等地。经勘探预测,全市煤储量260亿吨,占全省的50%,为全国重点开发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主要含煤地层都在10层以上,可采厚度10米左右,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优良,易于开采。稀土矿,位于微山县塘湖乡郗山,已探明大小矿脉60余条,地质储量1275万吨,在国内仅次于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铁矿分布于汶上县李官集和泗水县北山,铜矿分布在泗水县境内北孙徐和小富庄,铅矿分布于汶上县毛村。这些矿储量小,品位低,有的埋藏较深,开采不易,因此仅具有远景意义。

    【行政区划】

      建国以来,济宁的行政区划有多次较大的变动。1949年分属于鲁中南行署的尼山、台枣两个专区。1950年行署撤销后,尼山、台枣两专区合并为滕县专区,辖十六个县市。1953年滕县专区与湖西专区合并,改为济宁专区,辖十四个县市。1958年曾与菏泽合并,辖十七个县市。1959年济宁、菏泽两个专区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开,辖八县一市。1961年峄县改为枣庄市,归省直属。1978年又将滕县划归枣庄市。1978年底济宁地区辖十县一市。1983年10月,济宁改为省辖地级市,辖九县两区。1986年曲阜县撤县设市。1989年12月梁山县划归济宁市。1992年兖州县、邹县分别撤县设市。1993年12月市郊区改名为任城区。现济宁市辖二区三市七县,即市中区、任城区、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有街办22个,乡镇94个,乡39个;村(居)委会6556个,其中村委会6290个、居委会266个。

    【社会事业】

      颁布实施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财政拨付应用技术研发资金同比增长60%。2006年全市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8项、省级70项、市级330项。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共取得重要科研成果166项,有109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2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85项获市科技进步奖。全市申请专利1541件,专利授权824件。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190家、市级194家。民营科技企业达到126家。建立3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处国家火炬计划技术产业基地,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园20处。科技企业孵化器8处,孵化面积35万平方米,孵化项目达到480多个。签订技术合同285项,合同金额89亿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增长,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66.11亿元,占比增幅居全省第2位。作出教育优先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市的重大战略决策,市县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双高普九”成果巩固发展,省级规范化学校发展到73所。对6处市属职业技术学校实施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组建起新的山东贸易职工大学。济宁师专改建济宁学院。县市区教师工资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超过省定标准并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颁发了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和两岸联合祭孔活动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进入创意方案征集和规划设计阶段。《鲁西南鼓吹乐》、《祭孔大典》、《孔孟之乡的梁祝传说》等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级保护名录。市县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度,36处中心镇卫生院改造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所有县市区推开,全市农民参合率达到87.8%。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深入推进。体育健儿在第21届省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46个村被评为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村。电力资源丰富,境内有电网统调电厂5座,2006年电力装机容量811万千瓦。全市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2006年末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79.4万门,下降1.5%;农话交换机总容量113.57万门,增长2.8%;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265.1万门,比上年增加69.1万门。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7.6万户,比上年减少4.04万户。其中,市内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0.99万户,较上年末减少5.44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6.65万户,增加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1.05万户,新增63.72万户。全年邮电业务收入23.99亿元,增长9.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1.56亿元,增长12.5%,邮政业务收入2.44亿元,增长2.5%。

    【综合实力】

      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55∶31调整为12.8∶55.2∶32。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6%,38个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竣工投产。地方财政收入81.6亿元,增长23.3%,税收收入占比增加到74.9%。农业“十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粮食总产稳定增长,79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获得省级以上质量认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52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1家、新增442家,完成增加值606.97亿元、利税248.41亿元、利润155.1亿元,分别增长27.2%、22.6%和24.1%。利税过千万元企业由去年的149家增加到168家。工业五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0.4%和35.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5.6%。以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为主导的新型服务业开始加速,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00.6亿元、增长23.4%。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增长40.1%,8家骨干企业跻身全省民营经济百强行列。

    【前景目标】

      建设产业发达新济宁。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科学合理的产业格局,走出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和环境友好之路。争取用五年多一点的时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双翻番”,单位GDP能耗力争年均降低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55︰37,煤电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调整到35%以下,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40%,实现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建设城乡秀美新济宁。加快构筑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组团布局为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0%,都市区一体化取得实质进展,中心城区建成区达到100平方公里,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城同创”目标。建设文化繁荣新济宁。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作用,整合、发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名市的跨越,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建设民生殷实新济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万元和7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多数县市区和城镇达到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要求。建设社会和谐新济宁。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城市建设】

      2006年确立了“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的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按照“东拓西跨南联北延”的思路展开济宁城区建设布局,从合理划分事权、调整机构设置入手,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城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示范段工程全面竣工,运河广场秀水城、休闲港等成为新亮点。完成327国道改线北移和红星东路拓宽改造、洸 河路西延及车站南路等主干道新建改建任务,开工建设滨湖大道一期工程,军民合用济宁机场正加快推进。天然气引进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8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生态市建设步伐加快,列入国家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计划的重点治污项目加紧实施,我市代表山东省接受了国务院淮河流域水污染工作考核,在参评四省中名列第一。累计完成32家燃煤电厂脱硫改造,化工发酵企业异味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6%,省政府召开现场会推广了我市经验。治理了3.1万亩采煤塌陷地,南四湖人工湿地面积扩大到4.5万亩。万元GDP能耗降低4.5%、电耗降低3.3%、取水量降低8.9%。建立了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市政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取得新突破。

    【对外开放】

      2006年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全市进出口总值23.45亿美元、增长25.6%;出口总值15亿美元、增长30%,出口商品销往168个国家(地区)。全市新批外资项目79个,直接利用外资3.15亿美元、增长33.9%。引进市外国内资金169.6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9.6亿元、增长13.2%,利税106亿元、增长7.8%。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8670万美元、增长34.9%,完成营业额1亿美元、增长77.6%。期末在外劳务人数1630人、增长30%。15个省级园区通过国家核准,年内批准园区项目306个,合同投资286.8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99.24亿元。济宁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收入530亿元、增长31.9%。省批准在任城区、兖州市经济开发区分别设立日本工业园和欧州工业园。与日本足利市、江苏省徐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等友好城市或城市联盟,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与淮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带19城市经济协作逐年呈攀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