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
主要景点:黄洋界、毛泽东旧居、十里杜鹃天然长廊、主峰、笔架山、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先烈纪念塔 |
井冈山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城市详细资料: |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肪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解放前,井冈山没有得到独立的县级行政建制,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解放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6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全市现辖21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97万余人,总面积为1297.5平方公里。 井冈山山势雄伟,境内平均海拔达381.5米,市内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井冈山,具有辉煌的历史,绮丽的自然风光,革命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是一个集风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身的理想旅游避暑胜地。经过几十年开发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国民经济日渐壮大。无论是昨天、今天,还是明天,井冈山人民都豪情满怀地向前走,让世人清楚地看到这块红土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一、深邃的历史内涵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历时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中国革命的一代英豪培育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江泽民总书记将它概括为24个这,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迄今为止,井冈山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井冈山先后接待了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内观众3000多万人次,其中有毛泽东、朱德、董必武、邓小平、彭真、杨尚坤、郭沫若、胡耀邦、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蓉基、胡锦涛等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学生和青少年儿童400余万人次。巍巍五百里井冈,已和众多的革命遗址形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的生动课堂,成为井冈山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并先后被中共江西省委命名为“江西社会教育基地”、团中央书记处列为“首批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十佳基地”、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1996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民政部、总政治部六部委又将井冈山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二、优美的自然风光 井冈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3度。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3.3度,极端最低温度-11度,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4.0度,极端最高温度34.8度。年平均降雨量1856.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213天,夏秋占73%,年平均日照1511小时,平均雾日97天,平均无霜期240天。茨坪因海拔高度和四面环山的地形影响,具有冬长、夏短、秋早、春来晚的特点。冬季一般长达4—5个月之久,冬天因四周茂密的森林阻击了寒流的侵袭,天气虽冷但少严寒;盛夏最长2个多月,山高气温低,林茂而风起,故盛夏虽热而无酷暑;秋天,满目黄杉红枫、漫山遍野,层林尽染,令人观之而兴起;春天,这里是积雪浮云端,山中增暮寒,构成了一幅“人间四月芳菲尽,井冈杜鹃始盛开”的秀丽景象。 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261.43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处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这里千峰竞秀,万壑争流,苍茫林海,飞瀑流泉,融雄、险、秀、幽、奇为一体,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温泉、珍稀动植物、高山田园风光应有尽有。既有气势磅礴的云海、奇妙独特的飞瀑、瑰丽璀璨的日出、蜚声中外的十里杜鹃长廊,又有享誉全球的黄洋界、茅坪八角楼以及被载入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的井冈山主峰,更有亚热带次原始森林、稀有的珍贵树种、栖息林海的珍禽异兽,这一切使这块红土地更具魅力,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先后开发了茨坪、龙潭、主峰、黄洋界、茅坪、龙市等6个景区、30余处景点。井冈山环境优美,风光绮丽,空气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数超过80000个,有的地方达到160000个,人称“天然氧吧”。这里无污染,无噪音,森林覆盖率达86%,生态环境极佳,超过国家一级标准,是理想的旅游避暑疗养胜地,当年,朱德委员长重上井冈山时挥毫写下了“天下第一山”的题词,著名文学家郭沫若畅游井冈山后,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崔不思游”的赞美诗句。1982年,井冈山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与1998年分别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元月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井冈山素有“天然动植物园”和“绿色宝库”之称,是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的场所,也是多种珍贵植物的自生自长的理想场所。现有各类动物267种(不含昆虫),鸟类144种,栖息着2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其中兽类有46种,两栖类37种,代表动物有黄腹角雉、猴面鹰、藏酋猴、水鹿、穿山甲、乌梢蛇、百花蜥、水鲵(娃娃鱼)、虎纹蛙、棘胸蛙等等。据专家考证,井冈山是亚热带植物原生地之一,具有全球同纬度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次原始森林7000公顷,还有一片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常绿阔叶林。境内有植物3800余种,其中高等植物2500余种,列入国家级保护的野生植物23种,省级保护的78种,代表植物有南方红豆杉、白豆杉、伯栎树、银杏、香果树、半枫荷、观光木等。此外还有很多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植物,如:兰花、石蒜、杜鹃类、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江润楠、槭树类等等。 井冈山森林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189.7万亩,其中用材林70.2万亩,经济林10.7万亩,竹林16.2万亩产,其它特用林10.5万亩、防护林32.4,活立木蓄积量614.6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2551.8万余根。 全市地势起伏落差大,水能资源非常丰富,可开发水能资源4.57万千瓦。占蕴藏量的49%。目前,已建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567万千瓦,人均拥有电量近740度,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达标市”。 主要土特产有茶叶、石耳、玉兰片、香菇、猕猴桃、金桔、生姜、茶薪菇、花菇等。“井冈翠绿”茶是土特产中姣姣者,因其色香、味俱佳,连年被评为省创新名茶,90年荣获国家级银质奖,91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井冈碧玉”茶荣获江西省三新博览会金奖、国家农业部博览会金奖,绞股蓝养身茶荣获全国首届绞股蓝学术研讨会“神草杯”优质产品奖,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玉兰片是用笋做成的清香悦目的笋干片,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赞道:“蔬中珍品,脆嫩味美”。 井冈山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有金、钨、铁、石灰石、瓷土、稀土、萤光石等矿产资源,并逐步进行开发利用,其中瓷土资源储量很大,总储量达1000余万吨。长坪、拿山、东上的大理石质量上乘,具有极高的开采价值;井冈山天然矿泉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成份,可以消暑健身,称得上是矿泉水中的珍品,现亟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形成规模和品牌。 四、日益繁荣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井冈山人民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日趋完善的区位优势,制定了“科教立市、旅游兴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并不断加大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由封闭迈向开放,社会事业由贫乏走向稳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提前8年翻两番,年平均递增14.3%,“八五”期间三大产业的序列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序列到“三、二、一”的大跨越。2003年,三、二、一产业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1.9%、36.6%和21.5%。旅游业的异军突起,使全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使其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标志着我市国民经济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03年,全市GDP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8265万元,增长12.3%;全年接游客达120万人次,同比增长6.6%;旅游总收入6.6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9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2184元,增加107元,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 旅游业及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驱动了地方工业的发展,全市现有骨干工业企业80余家,并形成了造纸、瓷业、硅酸盐、花岗岩、木材加工、竹制品、土特产加工等特色产品工业群体。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78732万元,同比增长21.7%,实现税金3240万元,同比增长16%,工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井冈山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全市共有各类宾馆110多家,床位万余张。其中三星级宾馆6家,二星级和相当于二星级宾馆近20余家,有18家灯光、音响设备现代化的歌舞厅、酒吧,一个网球场,4个保龄球场,其中井秀山庄的保龄球场设备、场馆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井冈山市交通状况日益改善。京九线路井冈山脚下穿越,并建有“井冈山站”;319国道贯穿全境,与赣粤高速公路相接的泰井高速公路正抓紧建设,并将于2005年3月份竣工通车;距新城区50公里的井冈山机场已建成通航;规划中的(株)州吉(安)铁路横穿境内,其中吉(安)井(冈山)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并大新城区设站。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赣粤高速、泰井高速、319国道的主框架,京九铁路、吉井铁路为主干道,井冈山机场为主航道的主体交通网络。 全市现有邮政局、所15个,投递邮路26条,邮路总长达717公里,投递点900多个。目前,我市程控交换机容量达35000余门,话机普及率达20.65线/百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全市基本实现了全市无线寻呼、移动通讯信号的无隙覆盖。 全市现有广播站27个,并建有有线电视台,电视覆盖率达85%,调频广播覆盖达到100%。茨坪还建有一座可容纳3000观众的现代化体育馆和一个400米跑道的综合性体育运动场,1998年我市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市”,并被国家体育委列为“全国体育夏训基地”。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123所,其中普通中学14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103所,在校学生2.6万余人。由于中央、省、市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兄弟省市社会贤达的捐助,几年来,我市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突破,素质教育全面展开,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被列为“全国教育综合必革试验县市”之一,并被评为“全国首批‘两基’教育达标县市”。 此外,我市还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国家卫生城”、“全国十佳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卫生城”、“全省园林绿化先进市”、“全省文明城”、“全省园林绿化达标城市”等五十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五、今后的发展思路 《井冈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市发展的战略构想,即:全面实施“科教立市、旅游兴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战略,按照“打好井冈牌,建设新城区,创造新优势,争创新辉煌”的工作部署,实现“一城带两区,旅游牵百业”。在培植壮大旅游龙头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做优做强工业经济,加强民营经济,加快新市址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把井冈山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形象独特,集传统教育,观光避暑,度假休闲、会议中心为一体的国内知名、国际影响的旅游胜地,使井冈山成为新时期农村吸引城市的“根据地”,成为全国的旅游名城。力争实现经济发“四上台阶”的五年奋斗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上10亿元台阶,财政收入上亿元台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7000元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上3000元台阶。我市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战略,继续推进“科教立市、旅游兴市、依法治市”的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招商引资和向上争资为主战略,强攻旅游业,打造新城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做优做强工业经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井冈山建设成为集传统教育、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议中心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后花园”。 井冈山的发展重点是:在旅游业上坚持文化品位和民俗特色建设并举,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在工业上支持工业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并举,不断增加工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在农业上坚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并举,不断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在投入上坚持争取国家计划支持和扩大招商引资份额并举,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在发展措施上坚持政策扶持和优化环境并举,不断推进经济升级。 井冈山的建设和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下,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开拓进取,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加速井冈山经济的腾飞和社会全面进步,井冈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同时也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来井冈山投资兴业,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为你们来井冈山发展创造条件。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充满灵气的山,更是胜利的山,中国革命正是从这里走向胜利的,许多有志之士也正是从这里获得灵感,走上了成功之路。来井冈山旅游观光,将会使你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来井冈山投资兴业,是你事业成功的最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