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机票资讯
  • 城市指南——衡阳
  • 发布日期:2012/7/24 11:41:54
  • 城市简介: 
      在蜿蜒千里的湘江中游、五岳独秀的衡山之南,有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文化名城。她,就是被誉为“寰中佳丽”、“江南明珠”的衡阳。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又雅称“雁城”。
      衡阳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全市辖5县2市5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1998年末总人口697.33万,城区人口78万人。
      衡阳,是一块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神奇土地。她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无比富有的自然资源。自隋代以来,衡阳先后置郡、州、府、道,1942年建市。这里是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大思想家王船山的故里,共和国元帅罗荣桓的家乡。衡阳区位优越,紧靠沿海,临近港澳,承东接西,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扼两广,锁荆吴”,地处“南北要冲”,历来是商贾云集之处和江南主要商品集散地。境内交通十分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和正兴建的京珠高速公路纵横南北,湘桂铁路、322国道和“三南”公路横穿东西;湘江、耒水、蒸水、米水可四季通航,四通八达,特别是投资20亿元正在建设中的湘江衡阳大源渡航运枢纽工程,将使千吨级货轮顺湘江入洞庭、通长江达上海;还有两个机场可供开通,已经形成水陆空立体交叉的交通网络,是名副其实的呼应南北、承接东西、合纵连横的南北交通枢纽。
      衡阳资源丰富,物产众多,开发前景诱人,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金、银、铜、铁、铅、锌、煤、岩盐、高岭土、钠长石等百余种,储量丰富,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衡阳农业生产发达,生态环境优良,是全国重点建设的粮、油、猪、鱼、水果基地。衡阳山奇水秀,人文荟萃,旅游风光旖旎迷人,遍布自然景 观和人文景观,有“寰中佳丽”之美誉,特别是拥有“文明奥区”之称的南岳衡山,逶迤绵延八百余里,以山川形胜而独秀,以佛道共荣而扬名,是名闻天下的集揽胜、探险、度假、避暑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胜地。衡阳能源丰富,水、热、电资源供应充足。通讯发展迅猛,程控电话、可视电话、国际互联网等现代先进的通讯设备和手段已经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
      衡阳,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八宝之地八面来风,千秋古城千载良机。衡阳这块蕴藏财富、充满诱惑的宝地,投资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今日来衡阳,明天铸辉煌。这里有占地15平方公里的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名闻中外的南岳旅游经济开发区两个省级开发区,是一展商业才智的舞台,有一大批能源、交通、城建等基础产业项目可以合作,有化工、冶金、日用制品、农副产品加工等资源开发项目可以共同开发,还有一批条件好、实力强的大中型企业正热切地盼望着合作伙伴。衡阳还将进一步敞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广交四海朋友,全面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步伐。
       衡阳曾有过悠久的历史,衡阳正有着辉煌的现在,衡阳将拥有灿烂的明天。现在全市人民正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努力把衡阳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产业城、商贸城和旅游城。到下个世纪中叶甚至更早,一个经济发达、商贸繁荣、科技进步、社会文明、人民富裕的新衡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六百多万衡阳人民一如既往,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经商,兴办实业。衡阳人民将恪守信用,真诚合作,共图大业,共享利益,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衡阳出港航班查询预订/衡阳特价机票

    衡阳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城市详细资料: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地处东经110o32′16"-113o16′32",北纬26o07′05"27o27′24"。东邻株洲、攸县、安仁;南界永兴、桂阳;西接冷水滩、祁阳、东安、邵阳、邵东;北靠双峰、湘潭。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173公里。

      衡阳市总面积15310平方公里。合153.10万公顷,按地形分,山地占总面积的21%,丘陵占27%,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总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7.23%,在全省各市、州中,幅员位居第7位。
     
      衡阳市处于湖南省凹形面的轴带部分。周围环绕着古老宕层形成断续环带的岭脊山地,内镶大面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层的红色丘陵台地,构成典型的盆地形势。衡阳盆地南高北低。整个盆地南面地势较高,1000米以上的山中东西连绵数十公里,而盆地北面相对偏低,衡山山脉虽较高,但各峰呈峰林状屹立于中间,其东西两侧都有较低的向北通道,其东侧的湘江河谷两岸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整个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复合倾斜,而盆地由四周向中部降低,呈现1000米,800-700米、400-300米、150米四级夷为平面。地貌类型以岗丘为主。四周山、丘围绕,中部平、岗丘交错。东部为罗霄山余脉天光山、四方山、园明坳;南部为南岭余脉塔山、大义山、天门仙、景峰坳;西部为越城岭的延伸熊罴岭、四明山、腾云岭;西北部、北部为大云山、九峰山和南岳衡山。中部大面积分布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构成衡阳盆地的主体,面积3550平方公里。南部山峰大多在海拔600米以上,最高是常宁的天堂山,海拔1265米。西部山峰多在海拔500米以上,最高是祁东县的腾云岭,海拔1044米。东北部除南岳衡山外,一般地面高程在海拔300米-500米。市境最高点为衡山祝融峰,海拔1290米,最低点为衡东的彭陂港,海拔只有39 .2米。整个地形比降为7.9‰。地貌类型以岗丘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21%,丘陵占27%,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境内有河长5公里或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溪流393条,总境长达8355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5公里。发源于广西兴安的湘江干流,自祁东归阳镇入境,依次流经祁东县、衡南县、常宁市、市区、衡阳县、衡山县和衡东县,境内长22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级支流有舂陵水,蒸水,耒水、洣水。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87.61万千瓦,可供开发量64.17万千瓦。

      行政区划

      衡阳市辖南岳、珠晖、雁峰、石鼓、蒸湘5区,常宁、耒阳2市,衡南、衡阳、衡山、衡东、祁东5县。全市共有112个镇、74个乡(含一个民族自治乡)、25个街道办事处,528个村区居委会,4889个村民委员会。

    衡阳简史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因居中国著名五岳之一——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相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故又雅称“雁城”,素有“寰中佳丽”之美誉。衡阳市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城镇。隋开皇九年(公元589)设衡州府,形成行政、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此后,先后设立郡、州、路、府、道等行政建制。1942年1月1日设立衡阳市。现辖5县2市5区,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08.9万。
     
      衡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东汉时期, 耒阳人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名列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宋太宗至道三年,衡阳人李士真创建石鼓书院,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明末清初,衡阳人王夫之(号船山)号称一代理学宗师,被尊为湖湘文化的源头。
     
      衡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扼两广,锁荆吴”,地处南北要冲,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各路商贾云集之地,历为湘南重镇。京广、湘桂铁路交汇市区;107、322国道和京珠、衡昆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主要河流湘江、耒水、蒸水、米水,可四季通航,还有2 个机场可供航空之便。现已初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叉的交通网络。
     
      衡阳资源丰富,堪称“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鱼米之乡”和“旅游圣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金、银、铜、铁、铅、锌、煤、岩盐、高岭土、钠长石等60 多种,其中钠长石储量居亚洲之首,硼砂为华南独有,高岭土名列全国前茅,岩盐为华南之冠。衡阳市是全国商品粮、猪、鱼、油重点生产基地,其优质米、活大猪、黄花菜、湘黄鸡、湖之酒、云雾茶、龙须草席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久负盛名。南岳衡山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素有"五岳独秀"和"文明奥区"之称,佛道同尊共荣于一山的宗教文化为我国宗教一绝。山中风景绮丽,集"秀、深、幽、险、古"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揽胜、探奇、度假、避暑、观光和朝山拜佛、求寿求财的圣地;近几年,衡阳市先后成功地举办了耒阳蔡伦科技发明节和中国南岳衡山寿文化节,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84年,衡阳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6个中等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之一,1988年,国务院又批准衡阳为湘南改革过渡试验区。近年来,湖南省又把衡阳市列为全省"一点一线"重点发展地区。几次大的机遇,促进了衡阳市经济的发展。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6.4亿元,比上年增长9.5%。财政总收入18.3亿元,增长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5%。一是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全市现有工业企业6.63万个,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346个。主要包括煤炭、冶金、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材、纺织、轻工等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其中冶金、机械、化工、医药、轻工等是全市工业的支柱产业。拥有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紫光生物古汉集团、衡阳钢管有限公司、水口山矿务局等大型企业26个。有铅、锌、铜、锡、超高压变压器、牙轮钻机、无缝钢管、古汉养生精、季戊四醇等120多种工业产品享誉国内外市场。二是农业区域特色正在形成。农业发展走"以示范区为轴心建基地,以基地为依托深加工,以加工为突破树特色"的路子。全市现有初具规模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9个。主要农产品有粮、油、牲猪、黄花菜、香芋、草席、茶叶、湘黄鸡、竹木等,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315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5家.拥有农产品专业批发大市场21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4个。祁东县黄花集团是全国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三是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衡阳市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建成区面积58平方公里,市区非农业人口80万。2001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开始启动,拆除城市违法违章建筑20余万平方米。一批"敞口、拓城、秀内、扩能"的重点工程已经竣工或正在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正在向国家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冲刺。四是经济开放度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外贸出口品种达120多种,出口国家和地区达80多个。2001年,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增长36.8%。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招商引资快速发展,每年到位外资1亿美元左右。
     
      进入新世纪,衡阳市确立了“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把衡阳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衡阳文化

      2004年,全市文化事业围绕改革、发展这个中心,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 。年末拥有各类文化事业机构285个,其中艺术类22个,图书类11个,群文类220个。公共图书馆11个,各类藏书150万册,博物馆1座。拥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9.9%;电视台1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61座,电视人口普及率达到98.5%。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已建成环结构有线电视城域网,有线电视用户已达到35万户,广播电视网络能提供模拟电视节目35套,标准清晰数字电视11套。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群众企盼已久的群艺馆新馆大楼年内竣工;湘南学联旧址、彭公馆、119号民宅的维修工程全面完工;衡阳大剧院、市图书馆、1000米文化墙等项目等全面启动。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完工,将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文艺创作再获丰收。全市文化单位以“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和全国第十届美展为龙头,整合全市重点创作队伍,创作出一批颇具地方特色、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共有18件(幅)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歌曲《乡亲所盼我所爱》代表全省参加全国“群星奖”评选获铜奖;精选作品参加第四届“三湘群星奖”角逐,获得四金三银二铜的好成绩。

      群文活动如火如荼。采用政府主导、社会主办、群众参与的方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城区举办各类广场文艺演出达100多场次,莲湖广场的“改陋习、树新风”万人签名及文艺演出活动;“爱我中华”广场文艺演出;“祖国颂”广场文化活动等主题突出,声势浩大,既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陶治了人民的精神情操。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2004年,成功地承办了湖南(衡阳)非洲艺术节,来自埃及、肯尼亚、博茨瓦纳三国艺术团110余人来衡访问演出,加强了衡阳与国际的文化交流。具有民族特色的内蒙古呼和浩特民族歌舞团来衡阳举办“草原之夜”演出,抒发了两地文艺界人士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艺术品位。市红旗大剧院先后引进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际艺术团来衡演出,既丰富了雁城人民的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派出15个项目共378名运动员参加了全省青少年比赛,夺得了40枚金牌、团体总分2008分,其中射击、跳水、游泳的团体总分居全省第一位。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年举办了12次全市性的大型群众体育竞赛,其中的环城赛跑、第五届体舞大赛、体育进社区、体育三下乡、迎奥运万人长跑、舞龙舞狮大赛、健身秧歌比赛、腰鼓赛等既活跃了人民的业务生活,又提高了人民的身体素质。

      衡阳教育

      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一是基础教育继续得到巩固。2004年,全市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双线控流保学责任制,健全政府帮困为主,社会学校帮困为辅的扶贫助学机制,成立教育救助受援捐助中心,免除城市低保户子女杂费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妇女入学的借读费。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7%,升初中比例达到99.09%;初中年辍学率为2.4%;初中升高中比例为72.26%。二是高中以上在校学生规模继续扩大,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数呈下降走势。全年在学研究生人数达699人,比上年增加12.5%;普通高校在校学生6.12万人,增长4.3%;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5.98万人,增长13.5%;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87万人,增长12.5%;初中在校学生37.22万人,减少6.6%;小学校学生48.99万人,减少6.4%。三是民办教育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其中举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招收新生已超过4万人。21所学校招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四是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学布局,2004年全市共撤并中小学120所,其中中学12所,小学116所。全面接管铁路中小学。五是农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投入中小学危改资金近1亿元,改造危房教室达25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8.3万平方米)。

      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30家,各类科技人员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其中具有高级职称8.8万人,中级职称的5.2万人。全年获得省部级以科技成果6项;市级14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4项,应用技术成果10项。各类发明创造专利申请320件,授权专利200件。

      产、学、研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成功地举办了’2004衡阳产学研信息发布项目洽谈会,邀请26所院校72位专家参会,经过项目对接、合作洽谈,签约项目39项,目前已实施26项,为促进衡阳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84.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0%。

      衡阳经济

      运输、邮电
      运输、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运输、邮电、通信业增加值51.76亿元,增长13.4%。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达31.2亿吨公里,增长15.8%;客运周转量达30.3亿人公里,增长8.3%。邮电业务总量21.65亿元,增长16.5%。全年通信业光缆长度达到5.56万公里,长途电话业务电路达21万路,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21万路端,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15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00万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03.3万户,移动用户达96万户。已通固定电话行政村达到85%。

      综合经济
     
      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初步测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4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幅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0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75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210.46亿元,增长9.6%。

      市场价格涨幅在调控范围之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4%(粮食上涨16.2%,肉禽及制品上涨16.4%);烟酒及用品持平;衣着上涨0.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上涨0.4%;居住上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1.4%、1.1%和0.9%。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上升2.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升8.0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升14.4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升6.53%。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就业人员38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87.1万人,增加6.4万人。年内通过各种途径安排下岗人员就业人员5.5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64%。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29亿元,增长15.78%;上划中央“两税”5.86亿元,增长32.51%;上划所得税2.83亿元,增长35.27%。全市财政总支出为38.57亿元,增长19.0%。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全市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继续做大做强做优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传统工业技术的改造力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6%,提高3.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上升了4.3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初步测算,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22.26亿元,占GDP总量的59.5%,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的规模继续扩大,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民间投资的比重继续上升,全市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61.8%,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43.13%,实现利润总额增长76.71%,亏损企业亏损减少28.71%,实现利税增长47.22%,综合效益指数提高了34个百分点,企业效益的提高促进了财政税收的增长,全年税收总额达到21.52亿元,增长34.2%,其中工商税收增长26.8%。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投资总量偏小,基础设施仍然较差;工业企业的改制难度较大,体制性障碍比较突出,煤、电、油、运等“瓶颈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再就业的压力依然很大,部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衡阳人口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控制。年末全市总人口718.95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城镇人口227.04万人,增长1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1.6%;乡村人口491.91万人,下降3.1%。人口出生率12.56‰,死亡率7.0‰,自然增长率为5.56‰。

      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58元,比上年增长10.4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12%。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019元,增长3.7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0.67%,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数为39.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6元,增长13.8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13%。农民人均纯收入3464元,增长14.28%,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2.3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31元,比上年增长15.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54%。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4.1%。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食品的档次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总人数达到38.01万人,增长3.2%。其中职工24.43万人,离退休人员11.4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5.2万人;增长2.1%;参加医保40.71万人,增长10%。城市低保对象12.4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7873.7万元,比上年增长29.18%,低保户每月免收4吨水费、6度电费,部分有线电视收视费,有700户享受廉租房优待,最大限度减少低保户负担。

      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已建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居委会社区服务站163个,医疗网点223个,文化娱场所484个,各种便民利民设施1722个,各种志愿者服务队伍516个,初步形成以家政、养老扶助、助残、法律、卫生、文化、物业等12大系列的社区服务体系。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衡阳科技
     
      教育事业得到新的发展。一是基础教育继续得到巩固。2004年,全市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双线控流保学责任制,健全政府帮困为主,社会学校帮困为辅的扶贫助学机制,成立教育救助受援捐助中心,免除城市低保户子女杂费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妇女入学的借读费。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7%,升初中比例达到99.09%;初中年辍学率为2.4%;初中升高中比例为72.26%。二是高中以上在校学生规模继续扩大,初中及小学在校学生数呈下降走势。全年在学研究生人数达699人,比上年增加12.5%;普通高校在校学生6.12万人,增长4.3%;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5.98万人,增长13.5%;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87万人,增长12.5%;初中在校学生37.22万人,减少6.6%;小学校学生48.99万人,减少6.4%。三是民办教育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其中举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招收新生已超过4万人。21所学校招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四是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学布局,2004年全市共撤并中小学120所,其中中学12所,小学116所。全面接管铁路中小学。五是农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投入中小学危改资金近1亿元,改造危房教室达25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8.3万平方米)。

      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30家,各类科技人员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其中具有高级职称8.8万人,中级职称的5.2万人。全年获得省部级以科技成果6项;市级14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4项,应用技术成果10项。各类发明创造专利申请320件,授权专利200件。

      产、学、研相结合取得丰硕成果。成功地举办了’2004衡阳产学研信息发布项目洽谈会,邀请26所院校72位专家参会,经过项目对接、合作洽谈,签约项目39项,目前已实施26项,为促进衡阳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值84.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0%。

      衡阳卫生

      卫生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发展和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100个,卫生技术人员2.57万人,其中医生和执业助理医师1.42万人,注册护士0.9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65万张。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建了10个疾病控制中心,8个传染病医院,11个农村重点中心医院和市紧急求援中心。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各县市区分别成立了突出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及疫情报告网络建设。

      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得到加强。全市13家疾控机构、47家医疗单位开通了疫情报告网络,各乡镇卫生院及一级以上医疗机构也设了报告专用电话,设立了专职疫情报告员,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全年全市共处置可疑禽流感疫情17起,排查非典可疑病人1人;快速有效处置伤寒、甲肝、霍乱、痢疾等多起传染病疫情,没有死亡病例,控制了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率达100%。

      衡阳民族

      衡阳市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常宁塔山瑶族乡是我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我市民族工作主要对象是塔山瑶族乡和城区回民,民族工作重点是民族乡工作和城市民族工作。据2000年全国人口“五普”数据,全市瑶族人口3051人,其中常宁2170人,占71.1%。全市回族人口1118人,其中珠晖、雁峰、石鼓、蒸湘四城区共688人,占61.5%。我市少数民族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小,民族成份多。人口“五普”数据表明,我市少数民族只有1.6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5%,但少数民族成份多达50个,少数民族人口排前10位的有,瑶族(3051人)、苗族(2178人)、土家族(2094人)、蒙古族(1816人)、壮族(1392人)、回族(1118人)、侗族(794人)、满族(686人)、彝族(527人)、布依族(471人)。二是衡阳地处交通枢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多,近两年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平均有300多人,其中有近一半是来自民族地区的回、维吾尔等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三是世居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少数民族的教育状况和就业状况很不均衡,我市12个县市区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的瑶族居住地在常宁市塔山乡和弥泉乡,回族相对集中居住在珠晖区火车站至飞机坪一带。其余散居在各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多为部队转业、工作调动、学校分配等原因迁来。四是少数民族代表人物不仅与本民族聚居区联系密切,而且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如市人大代表、塔山瑶族乡乡长盘玖余(瑶族),市人大代表、石鼓区区长田奇(土家族),省政协委员、常宁市政协副主席、常宁市卫生局副局长盘文学(瑶族),原衡阳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蓝正兴(回族)等,他们都是有一定声望的少数民族代表人物。五是少数民族有一些信教的和保持本民族习俗习惯的。比如,我市1300多回族、维吾尔族的群众,绝大多数保持本民族的清真饮食等风俗习惯,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