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古称俄洛、郭罗克。解放前,果洛一直处在边远闭塞的部落分割状态,有大小部落200余个,均由世袭的千百户头人分别统治,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生活饥寒交迫。藏族牧民全部信仰藏传佛教,宗教渗透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精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由于山河阻隔,交通闭塞,果洛基本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给这块神秘的土地套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1952年6月,西北军政委员会组建果洛工作团;同年8月4日,工作团进驻果洛吉迈。从此,千里草原迎来了黎明的曙光。1954年1月1日,果洛建政。人民政权的建立,宣告了封建部落制度的终止,草原新纪元的开始。从此果洛藏族人民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果洛草原的主宰,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现辖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和久治6县,51个乡(镇),183个牧委会。
景观:鄂陵湖和扎陵湖、阿尼玛卿雪山、托索湖、莫格德哇遗址、年保玉则、白玉寺、格萨尔大王狮龙宫殿、玛玉文化中心、唐蕃古道、玛可河原始森林
自治州境内山河壮里丽、风景优美,镶嵌在玛多县境内宛若明镜似的扎陵湖、鄂陵湖,冬给错纳湖及星宿海,犹如点缀在母亲河源头熠熠生辉的颗颗明珠,形成了黄河源头风景如画的旅游景点。据史书记载,唐贞观十五年,唐室宗女文成公主远嫁,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李道宗持节护送公主入藏,途经河源时,文成公主与事先驻礼在柏海(今扎陵、鄂陵两湖)迎候公主的松赞干布举行盛大婚礼,观赏河源风光。文成公主和公赞干布在湖畔歇息逗留,在世世代代藏族人民中间,一直传为千古佳话,留下诸多神奇的传说。 果洛出港航班查询预订/果洛特价机票 果洛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坐标为东经97o54-120°50,北纬32°31-35o40,州府驻地大武距省会西宁440公里。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南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西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毗连。北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相依。总面积7.8万多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的10%;是青海省的重要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是一个面积大、人口少、地势高、草原广、资源富的民族自治州。
概况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省境东南部,东邻甘肃、四川省,南与四川省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97°54′-121°50′,北纬32°31′-35°40′。东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南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西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毗连。北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相依。总面积7.6万多平方千米。总人口13万(2003年)。 自治州人民政府驻:玛沁县大武镇,距省会西宁市440千米。邮编:814000。代码:632600。区号:0975。拼音:Guoluo Zangzu Zizhizhou。 地处青南高原东南部,巴颜喀拉山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州境西南部,阿尼玛卿山贯穿州境北部、境内山脉连绵,沟谷交错,河流纵横、黄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境中,大小湖泊星罗其布。
行政区划
2005年,果洛州辖玛沁、班玛、甘德、达日、久治、玛多6个县。
果洛州 面积76312平方千米,人口14万。 玛沁县 面积13636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邮编814000。县人民政府驻大武镇。 班玛县 面积 6452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邮编814300。县人民政府驻赛来塘镇。 甘德县 面积 7143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邮编814100。县人民政府驻柯曲镇。 达日县 面积15385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邮编814200。县人民政府驻吉迈镇。 久治县 面积 8696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邮编624700。县人民政府驻智青松多镇。 玛多县 面积25000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邮编813500。县人民政府驻玛查里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6年9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历史沿革
果洛古称俄洛、郭罗克。古为党项羌地,唐置轨州(今果洛南部地区)、又置山居、奉、岩、远等州,后属吐蕃辖地,宋属吐蕃厮政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司,明属朵甘思宣慰司,明末清初属和硕特蒙古政权,清隶成龙义道松潘漳腊营,民国十八年(1929年)归青海省直辖,曾置果洛行政督察区、青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至1946年撤销既设机构,果洛藏族诸部仍由部落头人管理,有大小部落200余个,均由世袭的千百户头人分别统治。
1950年设果洛区,为青海省直属区。1952年6月,西北军政委员会组建果洛工作团;同年8月4日,工作团进驻果洛吉迈。1954年1月1日果洛区改设果洛藏族自治区(相当于专区级),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查郎寺;同年12月设甘德县;果洛藏族自治区辖1县。 1955年果洛藏族自治区改设果洛藏族自治州,州人民委员会驻达日县吉迈,辖甘德、久治(驻智清松多)、班玛(驻赛来唐)、达日(驻达日)4县(久治、班玛、达日3县均为1955年新设县)。1957年由甘德县部分地区设玛多县,驻黄河沿;由达日、甘德2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玛沁县,驻中心站(依盖齐);果洛藏族自治州辖6县。 1958年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甘德县麦仓。1959年自治州人民委员会迁驻玛沁县;将玛多县划归海南藏族自治州;原属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同德县划入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迁驻吉迈;玛沁县由依盖齐迁驻大武。1962年将同德县划归海南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驻黄河沿)由海南藏族自治州划回果洛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辖玛沁(驻大武)、甘德(驻吾勤)、久治(驻智清松多)、班玛(驻赛来唐)、达日(驻吉迈)、玛多(驻黄河沿)等6县。1974年玛多县由黄河沿迁驻玛查里;果洛藏族自治州辖玛沁(驻大武)、甘德(驻吾勤)、久治(驻智清松多)、班玛(驻赛来唐)、达日(驻吉迈)、玛多(驻玛查里)等6县。
1999年,辖玛沁、玛多、甘德、达日、班玛和久治6县,51个乡(镇),183个牧委会。1999年总人口为12.86万人,其中藏族11.2万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果洛州总人口137940人。其中:玛沁县 35778人、班玛县 22088人、甘德县 25494人、达日县 24354人、久治县 19336人、玛多县 10890人。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14号文批复:①撤销玛沁县拉加、军功2乡,合并设立拉加镇;撤销当项乡,并入当洛乡。②撤销玛多县清水、花石峡、黑海3乡,合并设立花石峡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花石峡乡)。③撤销甘德县东吉、柯曲2乡,合并设立柯曲镇。④撤销达日县吉迈乡,设立吉迈镇;德昂乡政府驻地迁至查干沟口。⑤撤销班玛县莫坝乡,设立并命名为赛来塘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班前乡,并入灯塔乡。⑥撤销久治县康赛乡,设立并命名为智青松多镇(政府驻地不变)。
2006年8月,果洛州:新增1个镇,乡镇总数由45个(7镇38乡)调整为44个(8镇36乡)。 玛沁县:撤销昌麻河乡,并入优云乡。 玛多县:撤销黑河乡,设立玛查里镇(镇政府迁驻玛查里)。
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南,邻接甘肃省、四川省。辖玛沁县、甘德县、班玛县、达日县、久治县 、玛多县6县 。州人民政府驻玛沁县。面积7.58万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12.04万 。藏族为主,有汉、壮、回等民族。1954年建果洛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 。高原地形 ,海拔3500~4000米 ,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横卧,多雪峰及冰川。黄河流贯,有扎陵湖、鄂陵湖等。草场辽阔,森林茂密。有煤、铁、铜等矿产资源。经济以畜牧业为主。产绵羊、牦牛、犏牛和青稞、小麦、豆类、马铃薯。有大黄、虫草、贝母、鹿茸等药材。有农牧机械、乳品、电力工业。公路通西宁市及玉树藏族自治州。名胜古迹有拉加寺、阿尼玛卿峰、白云寺、黄河源头纪念碑牛头碑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