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
郴州市已列入国家级,省级的旅游资源如下: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郴州市 省级风景名胜区:苏仙岭、东江 国家级森林公园:五盖山狩猎场、宜章县莽山、资兴市天鹅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宜章县莽山 省级自然保护区:桂东县八面山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宜章县湖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郴州市区揽胜:五盖山国际狩猎场、苏仙岭、天下第十八泉、万华岩、仰天湖草原、仰天巨佛、飞天山、南塔、 郴州石林、剑泉、龙泉塘、桔井观、相山瀑布、鱼绛飞雷、瓦窑坪、犀牛井、陷池塘、义帝陵、明代古尸、唐盘口壶、汉四神兽规矩铜镜、北湖公园、郴州体育训练基地、郴州科学馆、 |
郴州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城市详细资料: |
郴州,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桂阳县境内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刻纹骨椎表明,早在一万多年前,郴州一带就有原始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郴”字独属郴州,最早见于秦朝,为篆体“郴”,由林、邑二字合成,意谓“林中之城”。“郴”字见之于史传,是汉代司马迁所写《史记》,其中记载(项羽)“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从此,“郴”字赫然纸上,脍炙人口。郴州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两千余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在湖南置黔中、长沙二郡,在郴州一带设置郴县,郴县属长沙郡;西汉时,分长沙南郡为桂阳郡,领县十一;南北朝时,宋、齐、梁称桂阳国,陈时又称桂阳郡;隋文帝开启九年,一度废桂阳郡,置郴州;唐玄宗天宝元年,又称桂阳郡;宋称郴州桂阳郡,设知军;元改郴州路,设总管;明洪武元年改路,置郴州府,设知府;清为直隶州,设知州;民国改州为县。历代治所一直在郴州。 优越的地理位置 郴州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交错、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流的地带。“北瞻衡岳之秀,南直五岭之冲”,自古以来为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毓秀之所”。东界江西赣州,南邻广东韶关,西接湖南永州,北连湖南衡阳、株洲,素称湖南的“南大门”。 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其特点以山丘为主,岗平相当,水面较少。山地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三。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以山地为主体;西北部以丘陵、岗地、平原为主。 郴州市2001年末总人口为455.9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26%,乡村人口占74%,现辖两区(北湖、苏仙)、一市(资兴)、八县(桂阳、永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安仁、桂东)。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9.2%;人平土地面积7.09亩,比全省人均多1.7亩,居全省第三位。 郴州市城区,古谓林邑,位于郴州市中部,为历代郡、州、军、路、直隶州、督察区、专(地)区和郴县的治所,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1959年11月,析郴县之郴州镇为地辖郴州市。1963年改为郴州镇。1977年,恢复县级市。1995年,设立地级市。 郴州市位于北纬24°53′~26°50′,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因南北气流受南岭山脉综合条件(地貌、土壤、植被、海拔)影响,太阳辐射形成多种类型的立体分布,垂直和地域差异大。具有四季分明,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晴多旱,冬寒期短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4℃,多年平均降水量1452.1毫米,比全省平均数多19.7毫米,为全国多年平均降水量的2.22倍,为世界大陆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3倍。由于气候温暖湿润,郴州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历来被誉为“四面青山列翠屏,山川之秀甲湖南”。正如“郴”字从林从邑,邑在林中,森林和城市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有诗为证:“郴山郴水,幽香醉人”。宋代诗人阮阅诗云:“万紫千红一径深,胭脂为地粉为林”。 便利的交通、通讯 郴州历来被称为“楚粤之孔道”,目前已形成了高速公路、国道纵贯南北,高等级公路、省道横卧东西的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 国家交通“大动脉”京广复线电气化铁路,公路107国道、106国道纵穿郴州南北,为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北上长沙,南下广州,可以朝发午至。进入21世纪,京珠高速公路的贯通,更使郴州便捷的交通“如虎添翼”,南北交通,更为便利。 省道1806线、1803线和郴资桂、桂嘉高等级公路贯通东西,东连江西、西接广西,从而构成了“三纵三横”的立体交通网络。到2001年底,通车总里程达到16152公里,通村公路率99.19%,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全市高等级公路累计达232公里,11个县(市、区)中已有6个通了高等级公路,居全省领先地位。 电信网络遍布全市城乡,电波传送沟通海内外。郴州建成了大容量、高速度、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的电信传输交换网、宽带接入网、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网、七号信息令网、数字同步网、数字数据网、集中监视监控网等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络,电信通讯光缆已覆盖绝大部分乡镇,全市程控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2万门,电话主线用户户数达46.2万户。拥有电脑2万多台,是1995年的20倍。郴州移动和郴州联通构架起空中通信网络,除为客户提供移动电话话音通信业务外,还先后推出了话音信箱、储值卡、移动IP电话、短消息服务、手机上网、移动秘书、移动资讯通、126/127/198/199无线寻呼、193长途电话、165国际互联网等综合业务,形成了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立体通信网络。 郴州旅游 郴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郴”字最早见于秦代的典籍中,意思是林中的城邑。汉朝时,高祖刘邦首置桂阳郡,郡治在郴州,从此,郴州便成为南方重镇,湘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郴州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史书记载,项羽曾屠义帝于郴,赵子龙曾大战桂阳郡,洪秀全曾屯兵郴州。同时,郴州也博得文人墨客的青睐,唐宋文人王昌龄、杜甫、韩愈、刘禹锡、秦少游等,均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郴州带来了众多的古迹名胜:郴州有号称“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有风光旖旎的200里“湘南洞庭”——东江湖,有被誉为“第二西双版纳”的莽山森林公园。此外还有义帝陵、湘南起义纪念地等人文景观。 郴州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南方重点林区”、“湖南能源基地”之称。全市已探明各种金属矿物7类70多种,有色金属储量占湖南全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钨、铋、钼储量居全国第一,锡、锌储量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柿竹园多金属矿被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此外,区内石墨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一半以上,煤炭储量(8.12亿吨),占全省储量的四分之一。全市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151万千瓦,可开发量138.5万千瓦,已开发105万千瓦。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9.1%,是华南地区天然的绿色宝库。宜章县莽山10万亩原始次森林是中国南北动植物的汇集地,被誉为“第二西双版纳”,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郴州旅游资源尤为丰富,集奇、险、秀、美、幽于一体,汇山、水、洞、穴、热于一市,有“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世界洞穴奇观”万华岩、蓄水82亿立方米的“南国洞庭”东江湖、“中国生态旅游第一漂”东江漂流等。 郴州是个多民族地区,有汉、瑶、蒙、畲、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白、土家、哈尼、傣、黎、高山、水、东方、纳西、柯尔克孜、土、仫佬、仡佬等27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郴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和传统风俗。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戏剧有:昆剧、祁剧、京剧、越剧、花鼓戏、花灯戏、皮影戏及杂技等。 郴州是贯通南北的交通要冲,交通便捷,通讯发达。京广铁路、107国道、106国道、京珠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程控电话、无线通讯、可视会议电话等现代通讯网络齐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余年和撤地建市以来,郴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2000年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56.25亿元,居湖南省第8位;财政总收入16.8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38亿元,居湖南省第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30元。全市已有4个县(市、区)176个乡(镇)达到小康标准;建成了以冶金、电力、煤炭、建材、化工、机械、食品、烟草、纺织、造纸等十大行业为主,其它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崛起的地方工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