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
旅游景点:龙湾生态旅游区、文峰塔、苹塘石山峰林风景区、云雾山 |
罗定到广州特价机票查询预订
城市详细资料: |
罗定位于广东省的西部,是全省50个山区县(市)之一,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2327.5平方公里,现有21个镇,总人口110万人,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万人。2005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GDP)588777万元,同比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农业)267390万元,增长7.5%;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149680万元,增长21.9%;第三产业171707万元,增长15.9%。 罗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抗日著名爱国将领蔡廷锴将军的故乡。罗定自晋末设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秦属南海郡,汉隶端溪县,宋朝为泷水县,明朝万历5年(1577年)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并辖东安、西宁(今云城、云安、郁南);辛亥革命后废州改名罗定县。1993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全市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锰、铁、锡、黄金、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陶土、石英矿等15种,其中,石灰石储量甚大。全市现有水泥厂9家,年生产能力110万吨。农林土特产以玉桂、蒸笼、松香、三黄鸡、豆豉、茶叶、蚕丝、龙眼、荔枝、芒果、木薯等最大宗、最出名。目前全市有松脂基地70万亩、玉桂基地45万亩、罗竹基地4万亩。2002年被命名为“中国玉桂之乡”,年产桂皮5813吨、桂油450吨,年产值达1.7亿元。旅游资源有被称为“岭南第一石刻”的唐代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明朝三元宝塔、蔡廷锴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聚龙洞、龙龛岩、金银湖、扶合龙湾等风景名胜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2、地理位置优越。罗定连接粤西北桂东南,是广东进出大西南的重要门户。国道324线横贯全境,是广东进出琼、桂、黔、滇、川等省区重要门户。广梧高速公路罗定支线建设项目已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将在今年内动工兴建,2007年建成;兴建了南连三茂铁路、北接正在兴建的玉梧铁路的罗定地方铁路,其中总投资8.46亿元的春罗段62.15公里已正式运营,总投资为11.2亿元、全长75.42公里的罗岑铁路,已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建设,并被铁道部确定为“十五”期间地方铁路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可望今年内动工。南江港码头建成首期工程可停泊1000吨级货船的集装箱泊位,去年又建成了内河作业码头。罗定民航机场建于1992年,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为3-B。同时,设有处级的罗定海关,更加为外来投资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工农业基础扎实。工企业方面,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万多家,已形成电子、机械、纺织、服装、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电子产品中,雅达(罗定)电子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充电器生产企业;机械产品中,广液公司生产的高压子母式叶片泵填补了国内空白;罗定无线电厂有限公司生产的“铁塔牌”CWY系列参数稳压器,荣获国际电子博览会金奖和世界电源博览会金奖。建材主要有水泥、花岗岩和大理石板材、建筑陶瓷、玻璃马赛克等产品。纺织产品主要有高级毛毯、毛绒布、强力针织布、牛仔布、羊毛纱、兔毛纱等。服装产品有各式西装、机恤、运动服、睡袍、泳衣等,款式新颖,畅销世界各地。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已建成松脂、肉桂、茶叶、萝竹、水果、蚕桑、塘鱼、蔬菜、三鸟、牲猪、肉兔等农业产业化基地,涌现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罗定农工贸实业总公司、罗定玉桂责任有限公司、罗定林工商公司为省级农(林)业龙头企业。流通服务业方面,市内有在粤西地区有较大影响和规模的摩托车销售市场,建成了首期投资储量达2.5万吨的广东罗定国家粮食储备库。 4、电力供应充足。实行水电、火电并举,并与省电联网,全市有中小型水库105宗,有小水电站179个,269台机,总装机容量5.87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度。首期规模为2x135MW的粤泷火电厂第一台机组已于2004年2月7日并网发电,投入商业运行。该电厂的发电对缓解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用电紧张状况将起到积极作用。 5、教育基础较好。自古以来,罗定素有“文化之乡”之美誉。设有云浮市唯一一所普通高校——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建于2001年,目前在校生3000多人。全市现有37所中学、493所小学,在职教师10936人。有三所重点中学,其中罗定中学建于1911年,现有高中51个班、初中14个班;廷锴纪念中学建于1989年,现有高中44个班、初中16个班;罗定实验中学建于2000年,现有高中30个班、初中22个班。 6、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市社会总劳动力49.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3万人,城镇劳动力16.5万人),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13.8万人,可供输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0.7万人,在各类企业就业的外来员工有1万多人。 经济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罗定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把握机遇,实事求是,团结拼搏,适时调整和实施各个阶段的发展战略,较好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坚持实施“走外向求发展”的道路,认真做好外引文章,使以服装加工为主的“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蓬勃兴起,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发展外向型企业的路子,成为全省山区县创汇大户之一。曾被誉为广东省山区利用外资的“一面旗帜”。 特别是去年以来,罗定按照“工业立市、民营先行、外向带动、改革突破”的工作思路,以建设粤西地区集文化、经济、商贸集散地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实施招商引资和国企转民营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全市招商引资空前高涨,成为近十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使罗定成为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的热土。目前全市经济发展态势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现在罗定发展的企业纷纷增资扩产;二是原来离开罗定的企业纷纷回来;三是新客商纷纷来罗定投资置业。据统计,全市2003年招商引资项目146个,项目资金45.44亿多元。 主要措施 罗定距港澳400多公里,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相比,发展经济欠缺地缘优势,为此,罗定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扬长避短,使外商接踵而来,主要措施有以下四方面。 (1)解放思想。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全市上下进一步思想解放,形成了“官商合作,共创繁荣”的良好氛围,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了三个意识:一是树立民营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的意识。二是树立机遇更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意识。三是树立敢于特事特办、敢于让大利、敢于打破常规的意识。 (2)以情引商。罗定人口众多,能工巧匠多,外出创业人士多,居住在港澳台的同胞也不少,不少人靠自己的奋斗,成功创业,名声在外。结合罗定人外出经商多、商品意识浓、家乡亲情重等特点,充分发挥罗定人外出发展的企业家多的优势,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外出罗定人的乡情、亲情、友情,吸引外出经商的罗定人回来投资,不断壮大罗定的经济,走出了一条以“罗”引“罗”的招商引资路子。 (3)以利引商。对外来投资者关键要舍得让大利,即是为投资者营造一个低成本的营商环境。罗定出台了《罗定市鼓励外来投资若干规定》、《罗定市围底民营科技工业园投资优惠办法》等一系列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大幅降低了电价、水价,并减免了属地方权限内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了投资的成本。最近,又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为投资者建“绿色通道”,加强对外资和民营企业保护,并计划对纳税大户给予奖励。 (4)搞好服务。首先是大力整顿部门作风,设立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并推行了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度,着力营造法治、高效的行政环境。其次是对民营企业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象爱护国宝大熊猫一样加以保护,营造了“亲商、爱商、护商”的营商环境。第三是设立了投资服务中心,提供保姆式的贴身服务,并成立“民营企业用工协调小组”,着力解决企业的劳动用工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