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旅客心中,飞机是最省时、高效、快捷的出行方式。然而,随着飞机架次和特价机票航线的增多,天空逐渐“拥堵”,保障航班的压力越来越大。
民航一直高度重视运输服务工作,保证旅客安全、准点、便捷地到达目的地是民航各单位的共同责任。为提高航班正常率,民航局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优化空中交通管制运行规范的暂行规定》《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和《航空公司航班正常运行标准》等,在全行业开展航班延误专项治理。此外,民航局还出台了航班不正常统计办法,对当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时机场服务保障资源的统一调配作出了明确规定。
为了强化联动运行,避免多部门“各扫门前雪”,民航各运行单位从内部查找原因,通过改善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来提高运行效率。空管部门加强源头管理,缩小尾流间隔,加快地面滑行速度。运行监控部门加大协调力度,及时通报天气和流量控制情况。航空公司着力加强内部运行管理,降低了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的比例。机场管理机构通过调整机场航班运行保障标准、完善设施设备、整合机场及地面代理服务公司的各类资源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机场运行秩序,提高了放行正常率。此外,民航局继续扩大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切实提高复杂天气条件下的航班运行效率。同时,民航局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对航空运输生产链条上各单位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进一步细化。
为做好大面积航班延误情况下的旅客服务保障工作,2013年1月23日,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服务协调会商机制建立,首都机场成为国内首家建立该机制的机场。同属首都机场集团的天津机场也搭建了航班延误后机场、航空公司、空管等部门统一协调会商的平台。今年,南宁机场和桂林机场也先后成立了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服务协调机构,通过协调联动,共同推进机场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从仅可容纳几十名旅客的小候机室,到如今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上千万人次的航站楼;从手写机票和航班信息,到如今一部智能手机即可完成从购票到登机的全流程自助服务;从客舱服务只提供茶水,到如今的空中酒吧、饕餮盛宴,中国民航65年间服务水平的提高,凝聚着民航人对服务工作的努力和心血。未来,民航人将一如既往地追求更高的旅客服务水平,让旅客的每一次乘机出行都成为一种享受。
更多航空信息尽在易购商旅网www.eeegooo.com,为您提供最新航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