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安,四月的天气就好像是女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艳阳高照,烤得人发汗,转眼间便滴起雨来,簌簌的逼得你急忙披起衣服。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雅安是出了名的“雨城”,一年四季都有降水。在以往这一直是雅安的一项“殊荣”,但是在4.20地震之后,这“雅雨”可是为救援带来了诸多的麻烦。雨水的冲刷造成山体滑坡、道路毁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救援难度。尤其是对于宝兴县这样的重灾区,道路几乎全部损毁,想要通过地面运输把急需的帐篷,防潮垫等物资运进灾区简直比登天还难。正是由于这复杂多变的灾情,直升机便在救援工作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直升机不会有第二种能完成任务的交通工具”,B-7335机组曹少林机长这样说。
4月27日,B-7335机组整装待发,于09:40在广汉机场起飞,这次任务的航线为广汉—新津—芦山—宝兴的飞机票。首先从新津降落装载救援物资运往芦山,再从芦山搭载两位地质专家和记者飞往宝兴进行地质观察和新闻报道。经过数个小时的作业,B-7335机组圆满完成了此次飞行任务并安全返航。
说到灾区飞行,平时威严的机长曹少林一下子变得健谈起来。这位东方通航飞行部总经理有着数次抗震救灾的工作经验,在谈起灾区飞行需要注意的问题时,“首先是能见度”,曹机长说道,由于宝兴县地处山区,直升机从峡谷里穿梭就是家常便饭,这就要求必须保持较高的能见度飞行。例如看到一个高压线塔飞行员就必须靠目视找到下一个与之相连的,否则就不知道中间的高压电线悬在哪里,如果贸然飞行致使旋翼打到高压线,后果不堪设想。除此之外,必须做好充分的飞行准备,通过详细精准的地图作业对地形了然于心,这样才能防止飞机在穿越峡谷里的云层时撞上山体。最后是着陆后要注意维持现场秩序,因为普通居民缺乏对直升机的了解,他们很容易在直升机着陆后接近尾桨等危险区域伤害到自己。所有这些,只要是有经验并且小心处理,避免起来就不是难事。正因为我们进行的是救援工作,就更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
副驾驶高健和洪四东,都是参与过5.12地震救援工作的飞行员。比起上次地震,他们最大的感触就是整个救助工作的统筹规划变得更科学更有序。无论是从空军到达灾区的速度,还是预警机,无人机的投入使用,都代表着中国应急救援经验的不断丰富、完善。但是,距离建成系统的,功能齐全的应急救援体系恐怕还任重而道远。由于平时缺乏有针对性的飞行训练,军用直升机往往无法直接在灾区内着陆完成救援任务,而民用直升机虽然经验丰富,由于未编入当地应急救援序列而得不到当地空管部门的有力支持,造成了“挥出去的拳头不硬,硬的拳头不挥”的局面。从事多年安全技术工作的高健确凿的说,“将空管部门的指挥同民用直升机的救援相互配合,一定是我们国家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的方向”。
提到机组的灾区生活,两位机务工程师冯书彬和冯建宏顿感五味杂陈。因为通用航空的作业特点,机组人员一直都处于“游方僧”的状态,常年出差在外让他们与家人的交流机会过少。人都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对于他们来说更有“出差千日易,回家一次难”。由于通航机场的人员配备受限,机长和机务除了要负责好本职工作,更要把航务、财务、协调、调度一肩挑。有时甚至要兼职厨师、司机的工作。他们打趣道:“通航人就是要扛起长枪能打仗,握起锄头能种地!”
从这群人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些许疲惫、些许沧桑,但占据他们内心的,毫无疑问是勇担重任的自豪。旋翼破空的声音,在普通人耳中或许是噪声,但是在灾区人民心里,那是带来生的希望的声音,是驱走灾难恐惧的声音。那在风雨中时而悬停,时而穿梭的东航“银燕”标志,将满载着生命的责任,一次又一次的为灾区人民送去来自通航人祝福。
更多航空信息尽在易购商旅网www.eeegooo.com,为您提供最新航空资讯。